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林石城
由阿蘅于2022-03-25整理
林石城,江苏省南汇人,
琵琶
演奏家。1956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有《琵琶演奏法》。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琵琶研究会会长。
人物经历
幼年随父学民族乐器。师承《养正轩琵琶谱》,继承了浦东派琵琶演奏技巧。1941年毕业于中国医学院,后在上海行医。1956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有《琵琶演奏法》,编有《琵琶曲谱》《琵琶教学法》等。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民族音乐教育家、理论家,著名琵琶演奏家、编曲作曲家,中国琵琶“浦东派”第六代宗师,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琵琶研究会会长
林石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6日下午16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步入乐坛
林石城先生1922年3月3日生于上海南汇县横沔镇西乡一个中医世家,同时也是精通琵琶演奏的音乐世家。6岁时他开始跟父亲学习演奏琵琶、
二胡
、三弦、
扬琴
、
京胡
、箫等乐器,12岁时已对江南丝竹著名的传统八人曲熟于心、吟于口,能与人合奏《欢乐歌》《慢三六》等乐曲。1941年,林石城先生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琵琶“浦东派”第五代宗师沈浩初先生收他作惟一的入室弟子,他也成为浦东派第六代正宗嫡派传人,尽得浦东派精华。同时在沈师的鼓励下,先后向“平湖派”吴梦飞先生,“崇明派”樊少云先生,“汪派”汪昱庭先生学习,与杨少彝、孙裕德等先生有着良好的琴谊,博采众长,卓然成家。
40年代,林石城先生已是江南琵琶名手,是“春秋集国乐社”、“上海国乐研究会”、上海第一医学院国乐队等社团的顾问或音乐指导,每周末都在广播电台作现场演奏。上海解放初期,他在上海市总工会成立大会上演出了由他创作的《学生操》,一时轰动。1948年,他改编了《婆媳相争》《秋思》,开始琵琶音乐创作,许多青年学子登门求艺,叶绪然、刘德海、李国魂等人是最早的一批学生。
转音乐
当时,林石城先生已是沪上名医,对中医、西医融会贯通,善治许多疑难杂症,尤擅妇科不孕症的治疗。傅雷、刘海粟等社会名流都长年找他看病,他收入颇丰,家道殷实。但林石城先生说,“好大夫千千万万,沈师的传人只有我一个,不能让浦东派从我手上断绝”,早就立下了“弃医从乐”的志向。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他北上任教,他毅然关闭了自家诊所,从此将整个生命和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琵琶,奉献给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到中央音乐学院后,林石城先生是当时仅有的4位民乐教师之一,也是惟一的琵琶教师,独自承担起学院大学、中学、附小的全部琵琶教学工作,编制了《工尺谱常识》《琵琶演奏法》《琵琶曲谱》等各类教材。为了丰富琵琶教材,他刻苦学习各地民间音乐,并把它们改编成琵琶演奏谱,曾先后收集和编订了《滴水摆莲花》《渔家乐》《出水莲》等近百首民间乐曲,是有史以来系统编撰琵琶教学院校教材的第一人。
整合流派
林石城先生在1958年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中,首次从琵琶学视角客观介绍了除无锡、平湖、崇明、浦东四大琵琶流派外的其他8个不为人知的流派,和12个不同风格的琵琶谱,还首次将以汪昱庭传谱为依据的演奏群体定名为“汪派”,沿用至今,是新中国系统总结研究传统琵琶流派体系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整理曲谱,编制新声,统一计谱法,将工尺谱、简谱整理为五线谱,是有史以来用五线谱为琵琶演奏记谱的第一人。他根据西洋音乐编写了适合琵琶演奏的12个调号的技巧与基础练习曲150首,同时试用西方作曲技术编写《彩云追月》《光明行》等琵琶谱,并创作了《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等现代琵琶曲,是新中国推动琵琶艺术与西洋音乐融会贯通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致力于提高琵琶制作水平,制定统一制作样式和标准,认为民族乐器的制作应该由演奏者和乐器制作者共同完成,并在这方面有精深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制作实践经验,后来撰写了《琵琶制作》(与高占春合作)一书,是全国鉴定琵琶制作技艺的首屈一指的权威。
1958年,林石城先生根据中央音乐学院的决定开设江南丝竹合奏课,由于他精通琵琶、二胡、三弦、扬琴、京胡、箫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教学得心应手。他编写了十多种江南丝竹乐曲每种乐器的演奏谱,是我国民族器乐合奏专业教学的第一人。
培养学生
除叶绪然、刘德海、李国魂外,那时他又培养了邝宇忠、陈泽民、吴俊生、程俊明、潘亚伯、李文英、徐正英、吴葆娟等学生,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琵琶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林石城先生当时为往圣继绝学,中国的琵琶艺术事业将是另外一个局面。
在50年代末,林石城先生已经规划出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琵琶乃至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蓝图,年富力强的他本该进入事业的全盛期,但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恶化,他的事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生活也历经磨难。1960年,他因所谓历史问题被停职审查,离开了教学岗位。1963年,他举家迁回上海,生活日益困顿。为了维持生活,夫人朱绮华带着3女一子,搬过白菜,卖过白薯,扫过大街,刷过马桶,卖过冰棍,到实在难以为济时,朱绮华还多次卖血。在这样的艰难贫困中,林石城先生从未放弃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追求,在赤贫之中忍着关节炎发作的巨痛,在极低劣的纸张上整理编撰先师沈浩初先生的《养正轩琵琶谱》,历经艰辛促成此书的出版,并将所得稿费全给了沈先生的遗孀。
整理古谱 改革教材
“文革”期间,林石城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整理记写了《养正轩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等传统乐曲的演奏谱,进行了他人难以替代的抢救工作。他撰写了《中国曲式》《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等初稿,编写或移植了《三六》《青春之舞》《苏武牧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选曲等。他还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校等院校任教,直到1979年,他回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回校任教后,林石城先生又培养了林嘉庆、周丽娟、郝贻凡、曲文军、章红艳等海内外学生,桃李满天下。他整理出版了《琵琶三十课》《琵琶教学法》《嘈切杂谈——林石城教授琵琶文录》等多种著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录制了《思春》《江南丝竹》《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左手指法吟》《林石城先生讲解示范琵琶十八首名曲》等数十种唱片和音像教材。1987年在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他指导的中央音乐学院丝竹组荣获5项冠军。1992年,在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他指导的中央音乐学院丝竹组又荣获演奏奖第一名。
过了花甲之年的林石城先生,琵琶演奏技艺丝毫不减当年,更趋炉火纯青。1982年开始,他先后在武汉南方片专家示范音乐会、济南北方片专家示范音乐会、香港中国音乐节、神州艺术节、台湾专场、欧共体巡回演出、新加坡华乐节中多次展现精湛的演奏技艺,在美国、日本等地多次演出。年届80高龄,还参加了1998年北京音乐厅“谛观有情”音乐会,2001年上海桃花节音乐会,2001年宁波中国琵琶大赛闭幕式的演出,受到海内外赞誉。2003年春患病后,右手一度麻痹,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进行康复练习,又恢复了演奏水平,后来到台湾演出,同样获得了圆满成功。生命不息,弹奏不止,用他的话说,“如不能弹琴我愿死!”林石城先生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还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园丁奖”、“表彰证书”、“荣誉奖”、“教书育人先进”、“发扬文化奖”、“表彰五十年积极贡献奖”、“杰出贡献奖”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首批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林石城先生还受聘为中国老年人物研究会音乐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南音学会理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北京民族乐器厂、中国珠海金声乐器厂、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香港宏光国乐团的顾问,浙江江南丝竹社顾问。
进取精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林石城先生视传统为珍宝,视师承为根基,他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传统琵琶曲谱,特别强调“原汁原味”,坚决反对任意改谱的不良风气。他在教学中对琵琶流派全面兼顾融会贯通,打破了一门一派的局限,刘德海先生曾感慨地说,是林师的全面兼顾的良好教学让他逐步踏入琵琶之门。林石城先生是使琵琶艺术和民族声乐真正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丝竹合奏的奠基人。
林石城先生既有高超的演奏技艺,广博的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全面的学科理论知识,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又有高尚的人品,超常的亲和力、号召力,海洋般宽广的胸怀,忍辱负重不计名利的精神境界。
林石城先生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平时沉默寡言,但给学生上课时总是不厌其烦,直到高龄还会针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细小错误亲自示范,为学生的演出准备乐器。对自己的儿子林嘉庆,他却很少辅导,总是说,“你天天听,还用我亲自给你上课?”他有教无类,许多人登门
拜
访后就成为他的学生。学生们也对他无比爱戴和崇敬,在困难年月,叶绪然先生向他求学时,他不收取任何费用,叶绪然先生就在寒冷的冬天排队到深夜,买一包花生送给老师,作为报答。师生间浓厚的情谊,真是胜过了父子。
林石城先生毕生致力于创立区别于西洋音乐体系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提出了“大中国琵琶学派”的美学理念,把它作为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他的逝世,使中国琵琶艺术失去了一位泰斗,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失去了一代宗师,也使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事业失去了一个领军人物,令人惋惜和悲痛!但值得欣慰的是,纵观他的一生,他已经实现了在沈浩初先生临终时立下的誓言,将中国琵琶艺术和中国民族声乐发扬光大,同时,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他的学生中人才辈出,粲若繁星,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资料
林石城
涉及资讯
方锦龙龟兹首献艺:“国乐无双·锦瑟龙行”音乐会在库车市举行
10月7日晚,“国乐无双·锦瑟龙行”方锦龙龟兹首献艺讲活动在新疆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高台民居盛大举行,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文化盛宴。
由赵锦辛于2024-10-12整理
澳大利亚琵琶教师李昕扬:以琵琶传播中华韵律之美
澳大利亚的琵琶教师李昕扬以其卓越的技艺和对中华音乐文化的热爱,正在当地乃至国际舞台上推广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李昕扬不仅传授琵琶演奏技巧,还致力于传播中华韵律之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形式。
由拙于2024-08-28整理
重庆青少年弹拨乐团琵琶之夜音乐会:各地少年汇聚重庆,琵琶之音回荡嘉陵江畔
8月17日晚,重庆青少年弹拨乐团在北滨路江滩公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琵琶之夜音乐会。来自重庆、河南、四川等地的数名学子与老师们携手登台,共同演绎了多首琵琶经典曲目和现代作品。
由梦昱于2024-08-19整理
第五届辽源琵琶文化艺术周盛大启幕,共襄琵琶艺术盛宴
近日,第五届辽源琵琶文化艺术周暨第五届“辽源杯”琵琶艺术菁英展演在吉林省辽源市南部新城大剧院隆重开幕。
由CT.于2024-08-07整理
匠心情弦:纳西族器乐曲项琵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赵一才的致“乐”人生
作为纳西族器乐曲项琵琶制作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一才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琵琶制作者,更是这项古老技艺的灵魂守护者。
由肖毅于2024-07-29整理
猜你喜欢
杨瑾
杨瑾,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演奏专业文学硕士,现为武汉音乐学院琵琶教师。
由风月呢喃于2024-11-04整理
曹杨
曹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琵琶硕士,外交部评选中国一百位优秀青年,年度中国Hi-Fi行业盛典“影响力人物”奖获得者。
由卷鹅于2024-08-12整理
兰维薇
兰维薇,1980年5月出生,1992年至1998年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弹拨乐声部首席。
由钟离于2023-03-16整理
于源春
于源春,女,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首位琵琶博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曾任职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艺术家 。
由陌上花于2023-01-04整理
吴冰
吴冰,琵琶演奏家,旅法华人,在法传播中国文化的第一位“中国文化天使”获得者。
由九曲于2022-09-29整理
相关乐谱
多图
自由探戈
该曲谱为琵琶曲谱,C调《自由探戈》琵琶四重奏曲谱。
由汤圆于2024-07-24整理
我和我的祖国(琵琶)
《我和我的祖国》是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黄新国首唱的爱国主义歌曲,于1983年末创作。
由小饼干于2022-06-30整理
多图
烟雨江南(琵琶竹笛合奏)
《烟雨江南》令人心迷神醉、心旷神怡了,优美得令人窒息、不可抗拒,人美、音美、画美、意境美,超赞!旋律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由赵锦辛于2022-06-27整理
多图
浏阳河(琵琶)
《浏阳河》是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和唐璧光作曲的湖南民歌,收录于音乐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由chen于2022-06-05整理
多图
欢乐的苗家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由阿蘅于2022-06-05整理
涉及作品集
杨瑾琵琶演奏《鱼儿戏水》
杨瑾琵琶演奏《鱼儿戏水》来自音乐专辑《中国经典民乐鉴赏—琵琶》
由梦昱于2024-11-23整理
杨瑾琵琶演奏《小月儿高》
杨瑾琵琶演奏《小月儿高》来自音乐专辑《中国经典民乐鉴赏—琵琶》
由辞惘于2024-11-22整理
杨瑾琵琶演奏《飞花点翠》
杨瑾琵琶演奏《飞花点翠》来自音乐专辑《中国经典民乐鉴赏—琵琶》
由Susan于2024-11-21整理
杨瑾琵琶演奏《彝族舞曲》
杨瑾琵琶演奏《彝族舞曲》来自音乐专辑《中国经典民乐鉴赏—琵琶》
由向日葵于2024-11-20整理
杨瑾琵琶演奏《大浪淘沙》
杨瑾琵琶演奏《大浪淘沙》来自音乐专辑《中国经典民乐鉴赏—琵琶》
由茯苓于2024-11-19整理
涉及乐器
琵琶
琵琶(拼音:pí pa),弹拨乐器首座,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由凉凉月色于2022-01-28整理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林石城
人物经历
整合流派
培养学生
进取精神
参考资料
涉及资讯
猜你喜欢
相关乐谱
涉及作品集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