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竹梆
竹绑(拼音:Zhú bāng),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等地。一般用于庆祝节日的到来。
由夏浩东于2022-01-26整理
双管马布
双管马布(拼音:shuāng guǎn mǎ bù)彝族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甘洛、越西、美 姑等地。
由Eno Elvis于2022-01-29整理
巴拉曼
由橘子猫于2022-01-29整理
巴拉曼(拼音:bā lā màn)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
小闷笛
小闷笛(拼音:xiǎo mèn dí)俗称皮哨子,是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耶哈鲁或奔麦黑的里。彝语“奔麦黑”为虫壳,“的里”为笛,意即虫壳作簧哨的笛子。
由迷雾风暴于2022-01-29整理
头钹
头钹(拼音:Tóu bó),是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靖和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土家族互击体鸣乐器。
由向日葵于2022-01-26整理
小钹
由阿蘅于2022-01-26整理
小钹(拼音:Xiǎo bó),又名小镲,由响铜制成,钹体较小而厚,钹面直径12厘米~14厘米,碗径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构造简单。是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壮语称斜埃。
高音笙
高音笙(拼音:gāo yīn shēng),现代笙的一种,音域较宽、半音齐全,适合合奏,高音笙通常以键笙的型制为主。
由卷鹅于2022-02-07整理
塞箫
由某某于2022-01-26整理
塞箫(拼音:sāi xiāo),别名展尖,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汉小筝
由阿轺于2022-03-19整理
汉小筝是一款由南京艺术学院古筝硕士研究生毕业史健先生和敦煌大师傅高徒共同研发制造一款方便携带,精巧可爱,音色优美的小型古筝乐器。
竹筒
由肖毅于2022-01-26整理
竹筒(拼音:zhú tǒng),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是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的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古称“熷”,指用竹筒为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方法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竹筒也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笔筒、台历等,广为流行于市面上。
彝族小三弦
彝族小三弦(拼音:yí zú xiǎo sān xián)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区。
由梦昱于2022-01-26整理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拼音yí zú dà sān xián)彝族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每逢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由夜夜于2022-01-27整理
托甫秀尔
托甫秀尔(拼音:tuō fǔ xiù ěr)是蒙古族、满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博乐、精河、伊犁地区尼勒克、塔城地区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东北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7整理
芒筒
由天井于2022-01-27整理
芒筒(拼音:máng tǒng),别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侗、水、瑶等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光拢
光拢(拼音:Guāng lǒng)又称光弄。“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由ky于2022-01-27整理
寸笛
寸笛(拼音:cùn dí),别称木比美,彝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
由拙于2022-01-27整理
板胡
板胡(拼音:bǎn hú)是拉弦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由蕾伊于2022-01-27整理
书鼓
由梦昱于2022-01-27整理
书鼓(拼音:shū gǔ),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 ,专用于中国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演奏时,将书鼓置于鼓架上,鼓架以六根细竹用绳攀结而成。鼓面略低于肘部,或将书鼓以小木架支撑于几案之上,说唱演员左手执书板或梨花片,右手执单箭敲击鼓面。
抬鼓
抬鼓(拼音:Tái gǔ),又称水鼓。傣族、德昂族棰击膜鸣乐器。德宏地区傣语称梅藏嘎。德昂语称格楞当,为大鼓之意。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百多年前,傣族、德昂族民间就流传这种大鼓了。明代李思聪《百夷传》载:“其乡间饮宴,则击大鼓,吹芦笙,舞(盾)牌为乐”。说明它广泛用于盛大节日和民间娱乐场合中,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传不衰。
由向日葵于2022-01-27整理
根卡
根卡(拼音:gēn kǎ)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由卷鹅于2022-01-28整理
首页
上一页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