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多洛
多洛(拼音:duō luò)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由Eno Elvis于2022-01-28整理
合欢箫
由雨童于2022-01-25整理
合欢萧(拼音:Hé huān xiāo),壮族一种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
鼻箫
由chen于2022-01-26整理
鼻箫(拼音:bí xiāo),别称虽劳、屯卡、圆哈,是海南岛黎族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流行于海南省。
筚达
筚达(拼音:bì dá)是黎族单簧气鸣乐器,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汉族称其为双管或黎族排箫。 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市黎族支系,黎、美孚黎聚居地区和海南省专业艺术团体民族乐队中。
由vespa于2022-01-29整理
直通箫
直通箫(拼音:zhí tōng xiāo),又称缺口箫,苗族边棱气鸣乐器。苗语称展道杆,意为直通的吹管。苗语 又称展青角,意为缺口的吹管。流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 、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地。
由一杯清酒于2022-01-26整理
乳钹
乳钹(拼音:Rǔ bó),壮、苗、瑶、仫佬、京、彝、水、仡佬、羌、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响铜制成。钵形,造型独特,是钹体呈乳房状的大铜钹。
由苏肆于2022-01-26整理
巴葛丢冬
巴葛丢冬(拼音:bā gé diū dōng),又称树皮拉管,苗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
由长恭于2022-01-26整理
巴朗孜库木
巴朗孜库木(拼音:bā lǎng zī kù mù)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由夏浩东于2022-01-26整理
双管鼻笛
由vespa于2022-01-26整理
双管鼻笛(拼音:shuāng guǎn bí dí),又称双管鼻箫、帕努欧欧、勃里、拉里各丹,高山族边棱气鸣乐器,克木人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台湾。
句鑃
由一杯清酒于2022-02-17整理
句鑃(拼音:Gōu diào)是古时吴越地区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其形似钲,有柄可执,口朝上,以槌击之而鸣。一般一套由若干件组成。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收藏有一套西汉时期的青铜句鑃。
铎
由花昼于2022-02-17整理
铎(拼音:duó),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铜制打击乐器,与铃类似而略大。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
笛老挪
由苏肆于2022-01-26整理
笛老挪(拼音:dí lǎo nuó),又称土洞箫,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支系仆人聚居地区。
狍哨
狍哨(拼音:ní wa wū),别称桦皮哨、皮卡兰,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边棱气鸣乐器,使用桦树皮制成,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等地。
由日记里的汤姆于2022-01-26整理
乐杵
由象牙山首富于2022-01-26整理
乐杵(拼音:Lè chǔ)高山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台湾省各地。由起初一种舂米劳动的工具——木杵发展演变而成的。常采用红樟木等硬木制作,其形呈两头粗、中间细的长棰,规格不一,大小长短有别。每根发一音,5根以上可以合敲成歌。
拉祜族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拼音:lā hù zú xiǎo sān xián)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
由默妍于2022-01-26整理
热巴铃
热巴铃(拼音:Rè bā líng),藏语称热巴司,汉族称热巴铃、扁铃。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铃高3厘米,铃壁较小镲略厚,圆盘中心隆起部位称铃顶,钻有小孔,铃顶内用皮绳系以山羊角或硬木块为铃舌,铃顶外系以牛皮带一截为铃柄,柄端接以红绸带为饰。
由青鸟于2022-01-26整理
盘铃
盘铃(拼音:pán líng),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流行于四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4厘米~6厘米,铃口边缘外翻,有一圈较平的宽边,直径10厘米~16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孔中穿以带圆环的木螺丝,与盘底木制铃柄相接。盘内圆环中系有金属铃舌,其活动范围正值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系有红绸带作为装饰。
由F.JCLOVE于2022-01-26整理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拼音yí zú dà sān xián)彝族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每逢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由夜夜于2022-01-27整理
筚笋
筚笋(拼音:bì sǔn),景颇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由迦夜于2022-01-27整理
塞吐
由小埋于2022-01-27整理
塞吐(拼音:Sāi tǔ),基诺族特有的一种乐器。是用一段红毛树原木掏空制成,呈圆筒形。规格尺寸不定。鼓框两端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黄牛皮,鼓面直径40厘米~80厘米、鼓框高70厘米~120厘米、鼓壁厚3厘米~5厘米。鼓皮四周边缘由十二或十六根方形木棒固定。木棒长30厘米,上粗下细,最粗处为4厘米见方。
首页
上一页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