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 塞箫
    由某某于2022-01-26整理
    塞箫(拼音:sāi xiāo),别名展尖,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塞箫
    塞箫
  • 大广弦
    由九曲于2022-05-07整理
    大广弦(拼音:dà guǎng xián),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闽南地区流行的胡琴类民族乐器,常用于两地的歌仔说唱和歌仔戏的音乐伴奏。
    大广弦
    大广弦
  • 三眼箫
    由华夫饼于2022-05-24整理
    三眼箫(拼音:sān yǎn xiāo),一种特色的民族乐器,为苗族中一重要分支长角苗特有,多见于贵州省织金县、六枝境内,以其独特的结构、声音、功能闻名。
    三眼箫
    三眼箫
    三眼箫
  • 晃铃
    由弥光于2022-01-27整理
    晃铃(拼音:Huǎng líng),汉译“铃杆”,以其制作方式而名之。又称铜铃、响铃、神铃。是满、达斡尔、蒙古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轰务”(Hongwu)。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各地。
    晃铃
    晃铃
    晃铃
  •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拼音:shuāng pái xián kōng hóu)是我国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箜篌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沿袭着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但这种现象,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变了。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在箜篌领域中首先创制成功双排弦箜篌,不仅使箜篌的结构和演奏技法有了长足发展,同时也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在音响效果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已用于音乐实践中,并首次在电影音乐中启用箜篌。
    由氯化钠于2022-01-27整理
    双排弦箜篌
  • 筚
    由辞惘于2022-01-27整理
    筚(拼音:bì),别名筚姑、筚咪、筚朗、筚鹿、筚内、筚林当、筚端相,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海南省等地。
    筚
    筚
  • 锡伯族铁簧
    锡伯族铁簧(拼音:Xíbó zú tiě huáng)是锡伯族的传统乐器,属于簧片乐器类。是用一根长10厘米的铁条弯成钳。形为资框,中间夹着的簧舌使用薄钢片或薄钢片制成。奏法与钳形铁簧相同。
    由华夫饼于2022-01-27整理
    锡伯族铁簧
  • 苗笛
    苗笛(拼音:miáo dí),苗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桂北苗族聚居地区。
    由长恭于2022-01-27整理
    苗笛
  • 托甫秀尔
    托甫秀尔(拼音:tuō fǔ xiù ěr)是蒙古族、满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博乐、精河、伊犁地区尼勒克、塔城地区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东北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7整理
    托甫秀尔
  • 瑶族大鼓
    瑶族大鼓(拼音:Yáozú dàgǔ)呈圆柱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县里湖、瑶寨一带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单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牛 皮,用竹钉固定,鼓面直径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
    由薄暮于2022-01-27整理
    瑶族大鼓
  • 东布尔
    东布尔(拼音:dōng bù ěr)是锡伯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它是在汉族三弦和哈萨克族阿肯东布拉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乐器新品种。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地。
    由弥光于2022-01-27整理
    东布尔
  • 略斗
    由岚玖于2022-01-27整理
    略斗(拼音:Lüè dòu)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是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
    略斗
    略斗
  • 筚建
    筚建(拼音:bì jiàn),壮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
    由弥光于2022-01-27整理
    筚建
  • 扁鼓
    由陆晨于2022-01-27整理
    扁鼓(拼音:Biǎn gǔ) 打击乐器,又被称作战鼓,旧时用于宗教音 乐和民间婚礼一时,现用于民间乐器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群众性锣鼓队中。广泛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37~45厘米。
    扁鼓
    扁鼓
    扁鼓
  • 八音鼓
    八音鼓(拼音:Bā yīn gǔ),又称八仙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和黔桂边界等地。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乐队中使用而得名。壮语称种依,意为较小的鼓。
    由蕾伊于2022-01-27整理
    八音鼓
  • 琤尼
    琤尼(拼音:chēng ní)是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柔晰,常用于独奏或合奏。流 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东兰、凤山、巴马等桂西北壮族山区。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琤尼
  • 筚朗布浪
    筚朗布浪(拼音:bì lǎng bù làng),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筚朗布浪
  • 环鼓
    环鼓(拼音:Huán gǔ),回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宁夏、甘肃等省区。有单面和双面两种形制。
    由南丘于2022-01-27整理
    环鼓
  • 木棍琴
    由南丘于2022-01-25整理
    木棍琴(拼音:mu gun qin),高山族敲击体鸣乐器,阿美部族称阔康。流行于台湾省中部地区。
    木棍琴
    木棍琴
    木棍琴
  • 基诺竹筒
    由不知桃夏于2022-01-25整理
    基诺竹筒(拼音:Jīnuò zhútǒng),基诺族敲击体鸣乐器,又称七轲。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喜爱狩猎,猎获后唱歌以示庆贺。演唱时多敲击具有 不同音高的竹筒为伴奏,又称“竹筒调”。曲调有:走路调,在狩猎归途中唱;回家调,在回到家中邀请邻居共享时唱。
    基诺竹筒
    基诺竹筒
    基诺竹筒
首页 上一页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 首页

  • 搜索

  • 发现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