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南溪哈号
哈号(拼音:Nán xī hā hào)是一种几近失传的乐器,为瑶族先民所创,与瑶族乐器中的角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嫩竹削制而成。
由向日葵于2022-04-11整理
大广弦
由九曲于2022-05-07整理
大广弦(拼音:dà guǎng xián),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闽南地区流行的胡琴类民族乐器,常用于两地的歌仔说唱和歌仔戏的音乐伴奏。
太平箫
太平箫(拼音:tài píng xiāo),别名展本都、展拍籁、展奢,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保山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地区。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6整理
晃铃
由弥光于2022-01-27整理
晃铃(拼音:Huǎng líng),汉译“铃杆”,以其制作方式而名之。又称铜铃、响铃、神铃。是满、达斡尔、蒙古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轰务”(Hongwu)。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各地。
筚笋
筚笋(拼音:bì sǔn),景颇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由迦夜于2022-01-27整理
姊妹箫
姊妹箫(拼音:zǐ mèi xiāo),别称乌里乌鲁、占得息、力布 、咪咪,布依族、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安顺等地区。
由Fucui于2022-01-27整理
双管侗笛
由一杯清酒于2022-01-27整理
双管侗笛(拼音:shuāng guǎn dòng dí),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已用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
八宝铜铃
由离去之原于2022-01-27整理
八宝铜铃(拼音:Bā bǎo tóng líng),是用一根一尺长、直径两公分的硬杂木为铃把,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砍一个三寸长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系四个鸡蛋大的铜铃(共八个铜铃),马头一端还系些五寸长、一寸宽的五色布条(或麻丝)为马鬃。表演时,手握铃把按节目情节摇抖铜铃零当啷响,悦耳动听。表演铜铃舞的人数一般为八人,多则是有一二十人但都头戴凤冠帽,腰系八幅罗裙(红、黄、蓝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当今的百折裙),在一平地(或院坝)表演活动。
蹈到
蹈到(拼音:Dǎo dào),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在克木人中,妇女尤为喜爱,常于劳动或收工途中边走边奏,每逢过年或喜庆佳节,克木姑娘常常聚集在一起,一边敲奏一边舞蹈,舞称“蹈到舞”。独奏乐曲有《姑娘喜欢调》等。
由赵锦辛于2022-01-27整理
塞吐
由小埋于2022-01-27整理
塞吐(拼音:Sāi tǔ),基诺族特有的一种乐器。是用一段红毛树原木掏空制成,呈圆筒形。规格尺寸不定。鼓框两端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黄牛皮,鼓面直径40厘米~80厘米、鼓框高70厘米~120厘米、鼓壁厚3厘米~5厘米。鼓皮四周边缘由十二或十六根方形木棒固定。木棒长30厘米,上粗下细,最粗处为4厘米见方。
筚鲁
筚鲁(拼音:bì lǔ),别称洪拜、布惹、草杆、直箫,彝族、拉祜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姚安等地。
由钟离于2022-01-27整理
光拢
光拢(拼音:Guāng lǒng)又称光弄。“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由ky于2022-01-27整理
笔管
笔管(拼音:bǐ guǎn),别称勒拱,布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环江等地。
由沈梦溪于2022-01-27整理
八音鼓
八音鼓(拼音:Bā yīn gǔ),又称八仙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和黔桂边界等地。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乐队中使用而得名。壮语称种依,意为较小的鼓。
由蕾伊于2022-01-27整理
适争
适争(拼音:shì zhēng)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译作适振、士争。佤族也称窘或振。因只张有一条琴弦,故汉语称其为独弦琴。流行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县等地。
由钟离于2022-01-28整理
玎黑
玎黑(拼音:dīng hēi)克木人弓拉弦鸣乐器。因琴弦使用董棕丝而称董棕琴。又称玎、独弦琴,是克木人唯一的拉弦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8整理
纳西胡琴
纳西胡琴(拼音:nà xī hú qin)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由陌上花于2022-01-28整理
铛铛
由Susan于2022-01-25整理
铛铛(拼音:dangdang),又称铛子,打击乐器的一种。是蒙古、藏、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道教寺院中。
筒箫
筒箫(拼音:tǒng xiāo),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5整理
苏古笃
由关谷奇迹于2022-01-26整理
苏古笃(拼音:sū gǔ dǔ)别名称色古笃,汉语称火布思 胡拨 琥珀纳,是纳西族弹弦乐器。 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首页
上一页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