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扎木年
由苏肆于2022-01-26整理
扎木年(拼音:zhā mù nián)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从古代印度传入西藏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成,根域《西藏王统纪》记载中,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判断扎木年是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多数西藏学者认为扎木聂源于西藏本土,是藏族自己创造的乐器。
吐任(吐良)
吐任(拼音:tǔ rèn),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是景颇、傈僳、拉祜等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
由小饼干于2022-01-26整理
乳钹
乳钹(拼音:Rǔ bó),壮、苗、瑶、仫佬、京、彝、水、仡佬、羌、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响铜制成。钵形,造型独特,是钹体呈乳房状的大铜钹。
由苏肆于2022-01-26整理
大铙
由默妍于2022-01-26整理
大铙(拼音:Dà náo),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形体巨大。湖南曾出土一件商代晚期大铙,通高103.5厘米,重两百多公斤。到梯形,铙身为大兽面纹,体下置一柄。
陶铃
由爱在西元于2022-02-17整理
陶铃(拼音:Táo líng),古代摇击体鸣乐器,是把撞击发声的两个部分合为一体,通过外力作用使之发出声响的一种乐器。
它石
它石(拼音:Tā shí)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互击体鸣乐器。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又据其声称恰克恰克。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
由青鸟于2022-01-26整理
坠琴
坠琴(拼音:zhuì qín)坠琴也称坠子、坠弦,传统拉弦乐器。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
由晚荣于2022-03-03整理
方响
由华夫饼于2022-03-16整理
方响(拼音:fānɡ xiǎnɡ)是我国古代很有艺术特色拜具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它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的北周(公元557一581年),后为隋、唐燕乐中常用的乐器。
竹筒
由肖毅于2022-01-26整理
竹筒(拼音:zhú tǒng),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是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的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古称“熷”,指用竹筒为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方法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竹筒也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笔筒、台历等,广为流行于市面上。
热巴铃
热巴铃(拼音:Rè bā líng),藏语称热巴司,汉族称热巴铃、扁铃。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铃高3厘米,铃壁较小镲略厚,圆盘中心隆起部位称铃顶,钻有小孔,铃顶内用皮绳系以山羊角或硬木块为铃舌,铃顶外系以牛皮带一截为铃柄,柄端接以红绸带为饰。
由青鸟于2022-01-26整理
盘铃
盘铃(拼音:pán líng),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流行于四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4厘米~6厘米,铃口边缘外翻,有一圈较平的宽边,直径10厘米~16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孔中穿以带圆环的木螺丝,与盘底木制铃柄相接。盘内圆环中系有金属铃舌,其活动范围正值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系有红绸带作为装饰。
由F.JCLOVE于2022-01-26整理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拼音yí zú dà sān xián)彝族大三弦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构成,每逢彝族火把节、插花节和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由夜夜于2022-01-27整理
苗族三弦
苗族三弦(拼音miáo zú sān xián)苗族弹拨弦鸣乐器。苗语称三弦。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等滇、桂、黔三省交界的广大苗族地区。发音清脆明亮。常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深受苗族青年喜爱。
由赵锦辛于2022-01-27整理
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拼音:yàn zhù kōng hóu)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因雁柱作导音体而得名。是我国继双排弦压颤箜篌之后,取得的又一个箜篌研制新成果。
由不知桃夏于2022-01-27整理
锡伯族铁簧
锡伯族铁簧(拼音:Xíbó zú tiě huáng)是锡伯族的传统乐器,属于簧片乐器类。是用一根长10厘米的铁条弯成钳。形为资框,中间夹着的簧舌使用薄钢片或薄钢片制成。奏法与钳形铁簧相同。
由华夫饼于2022-01-27整理
托甫秀尔
托甫秀尔(拼音:tuō fǔ xiù ěr)是蒙古族、满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博乐、精河、伊犁地区尼勒克、塔城地区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东北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7整理
赠疆
赠疆(拼音:Zèng jiāng)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属打击乐器类。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由一口泡芙于2022-01-27整理
猪嘴鼓
猪嘴鼓(拼音:Zhū zuǐ gǔ),壮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形似猪嘴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忻城县一带 。演奏时,将鼓置于木架上,用双棰击奏,发音高亢、尖锐。用于壮族丝弦戏伴奏,有如京剧乐队中的板鼓。
由棠舟于2022-01-27整理
姜鼓
姜鼓(拼音:Jiāng gǔ),壮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德保、靖西一带。姜鼓选料精细,制作技艺水平要求较高,外观古朴、造型大方,纹饰富有民族特色。它既是一件戏曲伴奏乐器,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实用和观赏双重价值。
由Eno Elvis于2022-01-27整理
筚朗布浪
筚朗布浪(拼音:bì lǎng bù làng),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首页
上一页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