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瑟
由迦夜于2022-01-28整理
瑟(拼音:sè),一种传统弹拨弦乐器,外形类似筝但略宽。按五声调式定弦,常作为琴的伴奏乐器,常与古琴并称琴瑟。瑟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常与古琴并称。
战鼓
由孤勇者于2022-01-27整理
战鼓(拼音:Zhàngǔ)大小不一,以鼓面直径而分,有27、33、40、46和54厘米五种规格,它们的鼓身分别高17、20、24、30和34厘米。制作战鼓用材与堂鼓相同,但鼓身也可用椴木制作,中部装有2—4个鼓环。用木棰演奏。战鼓在古代用在战场上,起到发送命令、振奋士气的作用,现代主要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和锣鼓队中。
热瓦普
热瓦普(拼音: rè wǎ p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由橘子猫于2022-01-26整理
阮(阮咸)
由拙于2022-01-25整理
阮(阮咸)(拼音:Ruǎn),阮咸的简称。是一种汉族传统弹拨乐器,又名阮咸、阮琴。在古代它被称为秦琵琶,后因曲项琵琶传入,占用了“琵琶”这一名称,才以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的阮咸为名。
胡笳(冒顿潮尔)
由尼禄于2022-01-25整理
胡笳(拼音:Hú Jiā),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
独弦琴
由花昼于2022-01-25整理
独弦琴(拼音:dú xián qín)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独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后来发展为歌舞伴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演奏手法独特,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音色柔和优美,宜于表现悠长抒情的旋律。
管子(筚篥)
由南丘于2022-03-15整理
管子(拼音:guǎn zi)一种吹管乐器。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
排萧
由卷鹅于2022-01-25整理
排萧(拼音:pái xiāo),又被称作潘笛、凤尾萧,一种古老的乐器,在中国、南美洲、欧洲、非洲古代都有发现。用若干长短不同的木管或竹管连接起来,直接用口吹,每个管发出一个音,通过连续吹不同的管展现旋律。
巴乌
由象牙山首富于2022-01-27整理
巴乌(拼音:bā wū),别名把乌、各比、拜、比鲁、乌勒,竹管铜簧乐器,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
锣
由Eno Elvis于2022-01-25整理
锣(拼音:luo)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由于是用铜制成,因此又称铜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锣。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都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
京胡
京胡(拼音:jīng hú)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由尼禄于2022-01-27整理
擂琴(雷琴)
擂琴(拼音:Léi qín)又名"雷胡",传统拉弦乐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的一种乐器。
由天井于2022-04-15整理
咪咪
由一杯清酒于2022-02-07整理
咪咪(拼音:mī mī),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汉等族的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临夏、武都、甘南和青海省。
阿嘎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阿嘎(拼音:Ā gā),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根长木棒而成。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
箜篌
箜篌(拼音:kōnghóu)箜篌(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但从十四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
由薄暮于2022-02-28整理
柳琴
由chen于2022-01-25整理
柳琴(拼音:Liǔ Qín)是起源于清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外形非常民间化,又名土琵琶,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
都塔尔
都塔尔(拼音:dū tǎ ěr),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
由长恭于2022-01-26整理
骨哨
由秋色于2022-02-18整理
骨哨(拼音:Gǔ shào),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以调节声调。河姆渡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遗骨,其中鹿科动物居多,仅鹿角即有400多件,可知当时人们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鹿类。
尺八
由不知桃夏于2022-01-28整理
尺八(拼音:Chǐ bā),古代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当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长号
由向日葵于2022-01-25整理
长号(拼音:Ludi),又称长鸣、铜角、招军、马吹,喇叭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于中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最为盛行。
首页
上一页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