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木鱼
由弥光于2022-01-25整理
木鱼(拼音:Mùyú)是一种木制的敲击乐器,常见的团鱼形木鱼形状为类近拳头状的圆球体,中间部分为空心,以作为声音共振和扩音之用。圆球体一边留有音孔,作用和小提琴的F型孔相同,都是让经扩音后的声音可以传开;另一边则另加上长而扁的外边,以方便用手或固定在支撑架上。演奏方法以利用鼓棍或小木锤,敲打乐器外侧的共鸣区以发出声响。木鱼的尺寸可有不同大小,体积越大音高越低。
乃依
乃依(拼音:nǎi yī),别称木笛、横笛,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ky于2022-01-25整理
白族唢呐
白族唢呐(拼音:bái zú suǒ nà)云龙的每个白族村寨,几乎都有演奏唢呐吹打的民间艺人。在白族的农事庆典,婚丧嫁娶、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唢呐吹打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节日、活动和不同的环境、仪式中,唢呐乐曲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乐曲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其它任何民族乐器无法相比的。
由尼禄于2022-01-29整理
高胡
高胡(拼音:gāo hú)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由爱在西元于2022-01-27整理
中胡
中胡(拼音:zhōng hú)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它最善于演奏一些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旋律。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锣
由Eno Elvis于2022-01-25整理
锣(拼音:luo)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由于是用铜制成,因此又称铜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锣。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都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
中阮
由赵锦辛于2022-01-25整理
中阮(拼音:zhōng ruǎn)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是古琵琶的一种,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由于阮音色圆润,浑厚,音域宽广,因此古代就已成为独奏,合奏、重奏的主要乐器;在现代,阮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达卜
由陌上花于2022-01-28整理
达卜(拼音:Dá bo),维吾尔音乐的灵魂,在大部分的舞曲和民间歌曲中达卜是必不可少的。达卜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
火不思
由秋色于2022-01-25整理
火不思(拼音:huǒ bù sī)是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
尺八
由不知桃夏于2022-01-28整理
尺八(拼音:Chǐ bā),古代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当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都塔尔
都塔尔(拼音:dū tǎ ěr),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
由长恭于2022-01-26整理
钹
由弥光于2022-01-26整理
钹(拼音:Bó)一种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铜质,中心鼓起,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相击作声。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
檀板
由CT.于2022-02-18整理
檀板(拼音:tán bǎn),简称板又称拍板,是一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以木板相互敲击以发出声响,通常由三片木片或两片竹片构成,各种音乐与戏剧的板差异极大。
小镲
小镲(拼音:Xiǎo chǎ)流行于西藏、江西、四川、甘肃、云南、 贵州、湖南等省区是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铃鼓
由迷雾风暴于2022-01-28整理
铃鼓(拼音:líng gǔ)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铃鼓又称“手鼓”,无论在民间舞蹈或乐队伴奏中,铃鼓都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发挥。
箎
由汾酒于2022-01-28整理
篪(拼音:Chí),吹孔气鸣乐器。中国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广雅》中记载此乐器有八孔,但《周礼》中记载此乐器有七孔,而随着宫廷雅乐的逐渐衰落,这一种中国乐器已很罕见。
阿乌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6整理
阿乌(拼音:ā wū),又称布里拉,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官渡区彝族撒马支系和子君人中。
阿嘎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阿嘎(拼音:Ā gā),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根长木棒而成。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
金刚铃
由孤勇者于2022-01-26整理
金刚铃(拼音:Jīngāng líng),是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止布、兹巴。汉族称法铃、西藏铃。历史久远,原为佛教密宗法器,由印度传入我国。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盛行。铃身外形似钟,下口圆,顶部及铃身用繁复花纹装饰,铃身内悬有铜制铃舌,用于喇嘛法事诵经及佛乐中。据专家介绍,金刚铃是修法时用的法器,柄端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铃形。
四胡
四胡(拼音:sì hú)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
由肖毅于2022-01-28整理
首页
上一页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