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决列
决列(拼音:jué liè)僳僳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等地。
由汤圆于2022-01-29整理
长积
由汤圆于2022-02-07整理
长积(拼音:cháng jī),别称双管,苗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扁牙等苗族聚居地区。
咪咪
由一杯清酒于2022-02-07整理
咪咪(拼音:mī mī),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汉等族的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临夏、武都、甘南和青海省。
双管鼻笛
由vespa于2022-01-26整理
双管鼻笛(拼音:shuāng guǎn bí dí),又称双管鼻箫、帕努欧欧、勃里、拉里各丹,高山族边棱气鸣乐器,克木人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台湾。
小锣
由蕾伊于2022-02-18整理
小锣(拼音:xiǎo luó),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 清脆。
三弦琴
由钟离于2022-03-03整理
三弦琴,共张三根弦,故名“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亦传入琉球、日本等地。在昆曲、淮海戏、大弦子戏等戏曲与单弦、大鼓、三弦书等曲艺中为主奏乐器。
阿嘎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阿嘎(拼音:Ā gā),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根长木棒而成。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
铜铃
由Fucui于2022-01-27整理
铜铃(拼音:Tóng líng),苗族、壮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的西林、隆林和桂南的邕宁、武鸣等地。是古代乐器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5厘米,小者直径约2厘米,铃的上部设有环状耳,用以穿绳系挂,铃的底部有一长条形开口,口长小于铃的直径,口宽随铃而定,铃大则宽、铃小则窄。铃内置有两个比铃口略宽的铁制圆珠。一般常将三至五枚同样大小的铜铃缀系于一圆形圈框或绳带上。
巴乌
由象牙山首富于2022-01-27整理
巴乌(拼音:bā wū),别名把乌、各比、拜、比鲁、乌勒,竹管铜簧乐器,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
藏京胡
藏京胡(拼音:zàng jīng hú)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8整理
伽倻琴
由晚荣于2022-01-25整理
伽倻琴(拼音:Jiā Yē Qín)从朝鲜三国时代流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外形和古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 伽倻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胡笳(冒顿潮尔)
由尼禄于2022-01-25整理
胡笳(拼音:Hú Jiā),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
敔
由南丘于2022-01-28整理
敔(拼音:yǔ)是中国古乐器。形状像伏虎,木制涂漆,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即木片)。演奏时,奏者要站在敔旁,把敔放在木架上,以籈zhēn刮动发声,表示音乐的停止。
尺八
由不知桃夏于2022-01-28整理
尺八(拼音:Chǐ bā),古代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当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鼻箫
由chen于2022-01-26整理
鼻箫(拼音:bí xiāo),别称虽劳、屯卡、圆哈,是海南岛黎族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流行于海南省。
檀板
由CT.于2022-02-18整理
檀板(拼音:tán bǎn),简称板又称拍板,是一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以木板相互敲击以发出声响,通常由三片木片或两片竹片构成,各种音乐与戏剧的板差异极大。
陶钟
由汾酒于2022-02-18整理
陶钟(拼音:Táo zhōng)是一种简体带把的陶质乐器。使用时一手执钟把,另一手拿棒或槌敲击钟体发声。陶钟在考古发现中极少,它的造型已十分接近商代青铜乐器铙。
夜箫
由黑猫不是喵于2022-01-26整理
夜箫(拼音:yè xiāo),别名寥,苗族单簧气鸣乐器,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丹寨、凯里、麻江、黄平、榕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
革胡
革胡(拼音:gé hú)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由未知领地于2022-03-01整理
金刚铃
由孤勇者于2022-01-26整理
金刚铃(拼音:Jīngāng líng),是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止布、兹巴。汉族称法铃、西藏铃。历史久远,原为佛教密宗法器,由印度传入我国。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盛行。铃身外形似钟,下口圆,顶部及铃身用繁复花纹装饰,铃身内悬有铜制铃舌,用于喇嘛法事诵经及佛乐中。据专家介绍,金刚铃是修法时用的法器,柄端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铃形。
首页
上一页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