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口笛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6整理
口笛(拼音:kǒu dí),竹乐器,1971年,著名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发明创造了口笛,适用于独奏、重奏、伴奏。
革胡
革胡(拼音:gé hú)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由未知领地于2022-03-01整理
三眼箫
由华夫饼于2022-05-24整理
三眼箫(拼音:sān yǎn xiāo),一种特色的民族乐器,为苗族中一重要分支长角苗特有,多见于贵州省织金县、六枝境内,以其独特的结构、声音、功能闻名。
嘎嗦
嘎嗦(拼音:gā suo),别名拉音笛,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那坡等地。
由山霁于2022-01-26整理
勒绒
勒绒(拼音:lēi róng),别称松堪勒绒、筚绒、拉绒,景颇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由氯化钠于2022-01-27整理
瑶族猴鼓
瑶族猴鼓(拼音:Yáozú hóu gǔ),瑶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其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的上林县一带瑶族地区。在瑶族的达努节,人们集体表演《猴鼓舞》,高亢的鼓声,矫健的舞步,为节日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一连数日,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由湛鹰于2022-01-27整理
牙筝
牙筝(拼音:yá zhēng)是朝鲜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筝近似,音色圆润宽厚,可用于合奏或为戏曲伴奏。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由F.JCLOVE于2022-01-27整理
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拼音:hú xī tā ěr)一种维吾尔族拉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等地。由新疆艺术学校吐尔逊江依据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创研而成。
由陌上花于2022-01-27整理
神鼓
神鼓(拼音:Shén gǔ)又名喇嘛鼓。是藏族、蒙古族喇嘛寺院使用的打击乐器。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
由晚荣于2022-01-28整理
长鼓
由咖喱麦兜于2022-01-28整理
长鼓(拼音:cháng gǔ)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
玄琴
由尼禄于2022-01-25整理
玄琴(拼音:xuán qín)又称玄鹤琴,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弹拨弦鸣乐器,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地区,状似中国的筝,不同的是用拨子弹奏。
胡笳(冒顿潮尔)
由尼禄于2022-01-25整理
胡笳(拼音:Hú Jiā),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
大阮
由线性代数于2022-01-25整理
大阮(拼音:dà ruǎn)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创制,当时称琵琶。阮(古琵琶)— —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奏此器而得名。 大阮作为阮的一种,在合奏中主要担任低音和旋乐段;其音质圆润、浑厚优美动听、低沉婉转,是民族乐队、戏曲乐队、民族交响乐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一件精美的独奏乐器。
吐任(吐良)
吐任(拼音:tǔ rèn),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是景颇、傈僳、拉祜等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
由小饼干于2022-01-26整理
阿肯东布拉(冬不拉)
阿肯东布拉(拼音:ā kěn dōng bù lā)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 哈萨克语“阿肯”是“民间歌手”之意。阿肯东布拉则是民间歌手边弹边唱时常用的东布拉。
由孤勇者于2022-01-26整理
拉祜族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拼音:lā hù zú xiǎo sān xián)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
由默妍于2022-01-26整理
傈僳三弦
傈僳三弦(拼音:lì sù sān xián)是傈僳族、景颇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族有的地区也泛称为其伯。景颇族称玎。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保山地区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龙陵、盈江,临沧地区镇康和思茅地区西盟等地。
由氯化钠于2022-01-26整理
天琴
天琴(拼音:tiān qín)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龙州等地。
由一口泡芙于2022-01-27整理
水族大鼓
由茯苓于2022-01-27整理
水族大鼓(拼音:Shuǐzú dàgǔ),呈圆筒形,流行于贵州省各地。是水族特有的膜鸣打击乐器。
小鼓
由拙于2022-01-27整理
小鼓(拼音:xiǎo gǔ)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使用。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 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响弦; 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 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首页
上一页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