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朝尔
朝尔(拼音:cháo ěr)又称抄兀。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西部的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8整理
苗族唢呐
苗族唢呐(拼音:miáo zú suǒ nà)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花垣、凤凰等县苗族地区。
由尼禄于2022-01-29整理
高音笙
高音笙(拼音:gāo yīn shēng),现代笙的一种,音域较宽、半音齐全,适合合奏,高音笙通常以键笙的型制为主。
由卷鹅于2022-02-07整理
泥哇呜(牛头埙)
由梦昱于2022-01-26整理
泥哇呜(拼音:ní wa wū),又称牛头埙、哇呜子、泥吹吹、吹吹子、泥箫、泥娃娃、啊欧子,泥牛埙和牛角箫,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镈
由沈梦溪于2022-02-18整理
镈(拼音: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镈体型比钟大,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早期镈两侧多有鸟云形、虎形、或者夔形的“翼”,装饰华丽繁复。是古代汉民族大型单个打击乐器。
口笛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6整理
口笛(拼音:kǒu dí),竹乐器,1971年,著名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发明创造了口笛,适用于独奏、重奏、伴奏。
天琴
天琴(拼音:tiān qín)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龙州等地。
由一口泡芙于2022-01-27整理
马布
由向日葵于2022-01-27整理
马布(拼音:mǎ bù),别称布惹,彝族独有的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从江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咚咚亏(咚咚奎)
咚咚亏(拼音:dōng dōng kuī),别称早古得、呆呆哩,土家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由线性代数于2022-01-27整理
神鼓
神鼓(拼音:Shén gǔ)又名喇嘛鼓。是藏族、蒙古族喇嘛寺院使用的打击乐器。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
由晚荣于2022-01-28整理
必汪
必汪(拼音:bì wāng)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尤以川、藏、滇三省区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钦一带最为盛行。
由阿蘅于2022-01-28整理
云磬
由愛于2022-01-28整理
云磬(拼音:Yún qìng)常用于宗教音乐,为寺院所用的法器。又称“引磬”。属于打击乐器一类。
铜鼓
由橘子猫于2022-01-25整理
铜鼓(拼音:tóng gǔ)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它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四弦胡
四弦胡(拼音:sì xián hú)四弦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音色浑厚,用于民间歌曲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天峨县一带。
由梦昱于2022-01-28整理
短箫
由默妍于2022-01-25整理
短箫(拼音:duǎn xiāo),朝鲜族竖吹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
吐任(吐良)
吐任(拼音:tǔ rèn),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是景颇、傈僳、拉祜等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
由小饼干于2022-01-26整理
嘉令
嘉令(拼音:jiā lìng)乐器名称。嘉令,是藏族双簧气鸣乐器。藏语“嘉”为汉族的意思,“令”译为笛,意即汉族的笛子。又译作加林。汉语称藏族唢呐。
由山霁于2022-01-29整理
芦笙(排笙)
由向日葵于2022-02-07整理
芦笙(拼音:lú shēng),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
大铙
由默妍于2022-01-26整理
大铙(拼音:Dà náo),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形体巨大。湖南曾出土一件商代晚期大铙,通高103.5厘米,重两百多公斤。到梯形,铙身为大兽面纹,体下置一柄。
檀板
由CT.于2022-02-18整理
檀板(拼音:tán bǎn),简称板又称拍板,是一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以木板相互敲击以发出声响,通常由三片木片或两片竹片构成,各种音乐与戏剧的板差异极大。
首页
上一页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