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 咚咚亏(咚咚奎)
    咚咚亏(拼音:dōng dōng kuī),别称早古得、呆呆哩,土家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由线性代数于2022-01-27整理
    咚咚亏(咚咚奎)
  • 板胡
    板胡(拼音:bǎn hú)是拉弦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由蕾伊于2022-01-27整理
    板胡
  • 小鼓
    由拙于2022-01-27整理
    小鼓(拼音:xiǎo gǔ)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使用。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 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响弦; 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 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小鼓
    小鼓
  • 达玛如
    由日记里的汤姆于2022-01-28整理
    达玛如(拼音:Dá mǎ rú),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不楞儿、布楞儿。 汉族称法鼓、拨浪鼓。流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达玛如
    达玛如
    达玛如
  • 那额
    那额(拼音:Nà é),又称热巴鼓。藏族、门巴族棰击膜鸣乐器。汉族称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树、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藏族地区。原为藏族宗教乐器。现已成为藏族“热巴舞”等民间歌舞离不开的伴奏乐器。汉语称“手鼓”。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及其他藏族聚居地区。
    由没头脑于2022-01-28整理
    那额
  • 必汪
    必汪(拼音:bì wāng)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尤以川、藏、滇三省区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钦一带最为盛行。
    由阿蘅于2022-01-28整理
    必汪
  • 藏京胡
    藏京胡(拼音:zàng jīng hú)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8整理
    藏京胡
  • 光亚(象脚鼓)
    由晚荣于2022-01-28整理
    光亚(拼音:Guāng yà)又称光吞,即象脚鼓,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是傣族重要的民间打击乐器,深受傣家人的喜爱而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中。
    光亚(象脚鼓)
    光亚(象脚鼓)
    光亚(象脚鼓)
  • 布巴
    布巴(拼音:Mangtong),藏语称工东,汉族称大头号、布布号。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卡寺和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黑经寺等藏传佛教寺院中。
    由Susan于2022-01-25整理
    布巴
  • 焦尾琴
    焦尾琴(拼音:Jiāo wěi qín),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
    由氯化钠于2022-01-28整理
    焦尾琴
  • 磬
    由凉凉月色于2022-01-28整理
    磬(拼音:qìng)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击奏体鸣乐器。
    磬
    磬
    磬
  • 吐任(吐良)
    吐任(拼音:tǔ rèn),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是景颇、傈僳、拉祜等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
    由小饼干于2022-01-26整理
    吐任(吐良)
  • 钲
    由陆晨于2022-02-17整理
    钲(拼音:Zhēng),击奏体鸣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军用打击乐器,也称“丁宁”,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诸国。
    钲
    钲
    钲
  • 云锣
    由凉凉月色于2022-02-18整理
    云锣(拼音:yún luó),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
    云锣
    云锣
    云锣
  • 侗族中琵琶
    侗族中琵琶(拼音:dòng zú zhōng pí pa)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
    由咖喱麦兜于2022-01-26整理
    侗族中琵琶
  • 赛玎
    赛玎(拼音:sài dīng)是布朗族弹拨弦鸣乐器。布朗语又称得玎、扒玎、玎朗。“得”为弹,“玎”为琴,意即弹奏的琴。汉族称其为布朗玎。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双江、永德等地
    由赵锦辛于2022-01-26整理
    赛玎
  • 竖箜篌
    竖箜篌(拼音:shù kōng hóu)是我国古代汉族弹拨弦鸣乐器。竖头箜篌,又名胡箜篌,约在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
    由秋色于2022-01-27整理
    竖箜篌
  • 竹簧(口弦)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竹簧(拼音:zhú huáng)又称响篾、吹篾、弹篾、口蔑、口簧、口琴、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是我国彝、拉祜、纳西、僳僳、傣、哈尼、景颇、佤、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和汉等民族综合奏体鸣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宁夏、陕西、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等省区。
    竹簧(口弦)
    竹簧(口弦)
  • 筚尔
    筚尔(拼音:bì ěr),别称山苇笛,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由陌上花于2022-01-27整理
  • 根卡
    根卡(拼音:gēn kǎ)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由卷鹅于2022-01-28整理
    根卡
首页 上一页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 首页

  • 搜索

  • 发现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