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曼(拼音:bā lā màn)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
历史悠久。巴拉曼是古代的筚篥,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流传在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拜城 一 带),在公元3世纪开凿的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中的壁画上,就绘有吹奏巴拉曼的图像。东晋末年 ,巴拉曼由“丝绸之路”随龟兹乐东传中原。后经世代流传,清代成为宫廷乐器之一。清《 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回部乐”。
现在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流行的巴拉曼,仍保持着古老的形制。管身苇 制, 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旱芦苇制作而成,管体质地坚韧,管长28厘米~34厘米,尾端外径1.2厘米、内径0.8厘米,管壁厚0.2厘米。管的上端削薄压扁后成为双簧哨片吹口,簧片 部分 长约4厘米,为使双簧哨片不致变形,簧哨下方还用两根竹片或木片夹住、用绳捆紧,夹片 两端系以红色绸带为饰。所以巴拉曼的上端呈十字形。管身中下部的正面,开有八个正方形 按音孔,各孔长、宽均为0.7厘米,孔距均为1.8厘米。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巴拉曼
巴拉曼(拼音:bā lā màn)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
历史悠久。巴拉曼是古代的筚篥,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流传在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拜城 一 带),在公元3世纪开凿的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中的壁画上,就绘有吹奏巴拉曼的图像。东晋末年 ,巴拉曼由“丝绸之路”随龟兹乐东传中原。后经世代流传,清代成为宫廷乐器之一。清《 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回部乐”。
现在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流行的巴拉曼,仍保持着古老的形制。管身苇 制, 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旱芦苇制作而成,管体质地坚韧,管长28厘米~34厘米,尾端外径1.2厘米、内径0.8厘米,管壁厚0.2厘米。管的上端削薄压扁后成为双簧哨片吹口,簧片 部分 长约4厘米,为使双簧哨片不致变形,簧哨下方还用两根竹片或木片夹住、用绳捆紧,夹片 两端系以红色绸带为饰。所以巴拉曼的上端呈十字形。管身中下部的正面,开有八个正方形 按音孔,各孔长、宽均为0.7厘米,孔距均为1.8厘米。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