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鼓(拼音:Biǎn gǔ) 打击乐器,又被称作战鼓,旧时用于宗教音 乐和民间婚礼一时,现用于民间乐器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群众性锣鼓队中。广泛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37~45厘米。
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称额阿、额穷、当木穷,朝鲜族、满族称架鼓,苗语称嗯铎,汉族称跨鼓,鼓身扁圆形。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和中国北方等省区。
演奏时,右手执单棰敲击。中型扁鼓,多用于寺院或康方言区藏戏乐队。鼓面直径50厘米左右,鼓高20厘米左右,鼓皮多使用野山羊皮,皮边四周用铁钉、木钉或胶粘固定,鼓皮涂绿漆、鼓心绘佛教图案,鼓身做工精细,外表彩绘图案纹饰。悬挂于木架中或寺院梁柱之间,奏者执单棰或双棰敲击。在藏戏 乐队中,常由鼓师一人兼奏鼓与钹,右手执单棰击鼓并持一单钹,左手持另一单钹,双手协调配合演奏,有时也两棰击奏,右手击鼓心,左手击鼓边,节奏多变。
大体而言,扁鼓声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扁鼓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有时在乐队中还居于 主导地位。
清代时曾用于宫廷卤薄大乐中,多至二十四面。鼓身木制,两面蒙牛、羊或马皮,皮边四周用两排鼓钉固定。 规格大小不一,鼓面直径40厘米~80厘米、鼓高15厘米~20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鼓环,外表涂红、蓝或绿色漆,绘金色双龙或花纹图案。演奏时,双手执棰敲击,用于喇嘛教活动中。本世纪80 年代, 赤峰市民族歌舞团制成高音、中音和低音恒格勒格,已用于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民间喜庆节日中。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扁鼓
扁鼓(拼音:Biǎn gǔ) 打击乐器,又被称作战鼓,旧时用于宗教音 乐和民间婚礼一时,现用于民间乐器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群众性锣鼓队中。广泛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37~45厘米。
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称额阿、额穷、当木穷,朝鲜族、满族称架鼓,苗语称嗯铎,汉族称跨鼓,鼓身扁圆形。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和中国北方等省区。
演奏时,右手执单棰敲击。中型扁鼓,多用于寺院或康方言区藏戏乐队。鼓面直径50厘米左右,鼓高20厘米左右,鼓皮多使用野山羊皮,皮边四周用铁钉、木钉或胶粘固定,鼓皮涂绿漆、鼓心绘佛教图案,鼓身做工精细,外表彩绘图案纹饰。悬挂于木架中或寺院梁柱之间,奏者执单棰或双棰敲击。在藏戏 乐队中,常由鼓师一人兼奏鼓与钹,右手执单棰击鼓并持一单钹,左手持另一单钹,双手协调配合演奏,有时也两棰击奏,右手击鼓心,左手击鼓边,节奏多变。
大体而言,扁鼓声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扁鼓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有时在乐队中还居于 主导地位。
清代时曾用于宫廷卤薄大乐中,多至二十四面。鼓身木制,两面蒙牛、羊或马皮,皮边四周用两排鼓钉固定。 规格大小不一,鼓面直径40厘米~80厘米、鼓高15厘米~20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鼓环,外表涂红、蓝或绿色漆,绘金色双龙或花纹图案。演奏时,双手执棰敲击,用于喇嘛教活动中。本世纪80 年代, 赤峰市民族歌舞团制成高音、中音和低音恒格勒格,已用于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民间喜庆节日中。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