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板鼓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7整理
板鼓(拼音:bǎn gǔ)一种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边鼓
由尼禄于2022-01-28整理
边鼓(拼音:biān gǔ)是壮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在壮族铜鼓乐(常由4面大小不同、音色各异的铜鼓交替演奏)合奏中,边鼓是主要的衬托乐器,常用于铜鼓乐合奏和道公歌舞伴奏。
锣
由Eno Elvis于2022-01-25整理
锣(拼音:luo)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由于是用铜制成,因此又称铜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锣。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都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
铎
由花昼于2022-02-17整理
铎(拼音:duó),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铜制打击乐器,与铃类似而略大。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
小锣
由蕾伊于2022-02-18整理
小锣(拼音:xiǎo luó),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 清脆。
腰铃
由没头脑于2022-01-26整理
腰铃(拼音:Yāo líng)满语西沙(Xisha)又称萨满铃。是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互击体鸣乐器。铃体铜制,呈圆球形,直径4厘米~5厘米。铃的下端开有一字形出音孔,孔长3厘米、宽0.5厘米,铃内装几粒沙石或铁珠,铃的上端设有圆环,用丝弦或细皮条串联三至五枚小铃,系缚于一根长约100厘米的圆木棍上端。
板凳
由尼禄于2022-01-26整理
板凳(拼音:Bǎndèng),苗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仁、兴义、贞丰、雷山、黄平等地。多采用坚硬木料制作,凳面一般长22厘米~30厘米、宽12厘米~15厘米,凳腿式样有多种,凳高20厘米左右。凳腿间有一横木,可用手握执。两个为一副。
阿嘎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阿嘎(拼音:Ā gā),藏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各地。是一种夯形乐器,在一块扁圆形的石块中,插入一根长木棒而成。石径12厘米~18 厘米,石厚2厘米~4厘米,木棒长130厘米~150厘米,木棒直径需与石孔相配合。
晃铃
由弥光于2022-01-27整理
晃铃(拼音:Huǎng líng),汉译“铃杆”,以其制作方式而名之。又称铜铃、响铃、神铃。是满、达斡尔、蒙古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轰务”(Hongwu)。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各地。
串铃
由桑白于2022-01-27整理
串铃(拼音:Chuànlíng),这是用金属串成的马蹄形(或半圆形、棒形等)的若干个小铃,通过敲击、抖动或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音色清脆,音量较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属于散响类的乐器,比较常见在儿童乐曲中。在表演时尤其要掌握节奏插入的时机,一般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
蜂鼓
由八日蝉于2022-01-28整理
蜂鼓(拼音:Fēng gǔ),瓷制混合击奏膜鸣乐器,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瑶族和毛南族等民族的一种细腰鼓。因其腰细、两头粗、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也称“岳鼓”“横鼓”“勐咽”“如叨”“长鼓”“腰鼓”“瓦鼓”“黄泥鼓”。
铓锣
由ky于2022-01-25整理
铓锣(拼音:máng luó)又称冬锣。在云南傣族民歌《地上的天堂》中有这样描述到“ 傣家人欢聚在澜沧江畔,鋩锣敲得震天响。”在《中国民间故事选·小木匠》在中也有出现“他愤然的转回宫廷,敲起无数面鋩锣。”
小钹
由阿蘅于2022-01-26整理
小钹(拼音:Xiǎo bó),又名小镲,由响铜制成,钹体较小而厚,钹面直径12厘米~14厘米,碗径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构造简单。是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壮语称斜埃。
小镲
小镲(拼音:Xiǎo chǎ)流行于西藏、江西、四川、甘肃、云南、 贵州、湖南等省区是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1-26整理
大锣
由向日葵于2022-02-18整理
大锣(拼音:dà luó)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 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其中京锣,苏锣等是较常用的两种。
阔朔克
阔朔克(拼音:Kuò shuò kè)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打击乐器。汉族称木构或乐构。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一带。
由琪琪于2022-01-26整理
骨板子
骨板子(拼音:Gǔ bǎnzi)是回族、汉族互击体鸣乐器。回族称羊香板、羊扇板。流行于宁夏、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骨板子已用于歌舞伴奏,是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奏乐器。凡年节喜庆场合,常由奏者自击自舞。
由ky于2022-01-26整理
烟墩大鼓
由橘子猫于2022-03-29整理
烟墩大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分布集中,保存完好。
萨巴依
由年糕于2022-01-26整理
萨巴依(拼音:Sà bā yī)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常用于歌舞伴奏,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昔列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
盘铃
盘铃(拼音:pán líng),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流行于四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4厘米~6厘米,铃口边缘外翻,有一圈较平的宽边,直径10厘米~16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孔中穿以带圆环的木螺丝,与盘底木制铃柄相接。盘内圆环中系有金属铃舌,其活动范围正值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系有红绸带作为装饰。
由F.JCLOVE于2022-01-26整理
首页
上一页
3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