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朗多依
朗多依(拼音:lǎng duō yī)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自娱。
由凉凉月色于2022-01-28整理
四弦胡
四弦胡(拼音:sì xián hú)四弦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音色浑厚,用于民间歌曲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天峨县一带。
由梦昱于2022-01-28整理
呃吱
呃吱(拼音:è zhī)呃吱状与琵琶相似,更近似于傣族玎罕。多为演奏者自制自用,故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多为45厘米左右,小者仅有30厘米,大者可达60厘米。演奏时有坐姿、立姿两种。
由CT.于2022-01-28整理
朝尔
朝尔(拼音:cháo ěr)又称抄兀。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西部的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等地。
由湛鹰于2022-01-28整理
塔吉克艾捷克
塔吉克艾捷克(拼音:tǎ jí kè ài jié kè)是塔吉克族唯一的一种弓拉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邻近地区。
由日记里的汤姆于2022-01-27整理
葫芦胡
竖箜篌(拼音:shù kōng hóu)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百色地区各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由华夫饼于2022-01-27整理
适争
适争(拼音:shì zhēng)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译作适振、士争。佤族也称窘或振。因只张有一条琴弦,故汉语称其为独弦琴。流行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县等地。
由钟离于2022-01-28整理
玎黑
玎黑(拼音:dīng hēi)克木人弓拉弦鸣乐器。因琴弦使用董棕丝而称董棕琴。又称玎、独弦琴,是克木人唯一的拉弦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8整理
铁琴
铁琴(拼音:tiě qín)又称“太琴”、“特琴”或“铁胡”。藏族拉弦乐器,形制与二胡相近,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江孜及西藏广大村镇,多用于伴奏藏族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谐”,现在多用于藏戏伴奏。
由chen于2022-01-28整理
傣玎(西玎)
傣玎(西玎)(拼音:dǎi dīng)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由日记里的汤姆于2022-01-28整理
彝族三胡
彝族三胡(拼音:yí zú sān hú)是彝族阿细、撒尼支系弓拉弦鸣乐器。阿细人称勒胡,撒尼人称里胡、额胡。彝语“勒”、“里”、“额”均为拉奏之意。形似中胡,音色柔和浑厚,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泸西和宜良等地。
由亦寒于2022-01-28整理
琤尼
琤尼(拼音:chēng ní)是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柔晰,常用于独奏或合奏。流 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东兰、凤山、巴马等桂西北壮族山区。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多朗艾捷克
多朗艾捷克(拼音:duō lǎng ài jié kè)是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因流行于南疆多朗地区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柔和浑厚。常用于器乐合奏或为“十二木卡姆”、“麦昔莱普”等传统歌舞伴奏,是多朗地区民间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由薄暮于2022-01-28整理
首页
上一页
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