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网
首页
资讯
技巧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乐器库
百科
不限
体鸣乐器
膜鸣乐器
弦鸣乐器
气鸣乐器
不限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合欢箫
由雨童于2022-01-25整理
合欢萧(拼音:Hé huān xiāo),壮族一种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
长唢呐
长唢呐(拼音:cháng suǒ nà)是朝鲜族双簧气鸣乐器。古称大平箫、太平箫。又有唢呐之称。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由桑白于2022-01-29整理
洞巴
洞巴(拼音:dòng bā)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由棠舟于2022-01-29整理
寸笛
寸笛(拼音:cùn dí),别称木比美,彝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
由拙于2022-01-27整理
咚咚亏(咚咚奎)
咚咚亏(拼音:dōng dōng kuī),别称早古得、呆呆哩,土家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由线性代数于2022-01-27整理
勒尤
由山霁于2022-01-29整理
勒尤(拼音:lè yóu)是布依族的民间双簧竖欢乐器。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可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西南广大地区。
三眼箫
由华夫饼于2022-05-24整理
三眼箫(拼音:sān yǎn xiāo),一种特色的民族乐器,为苗族中一重要分支长角苗特有,多见于贵州省织金县、六枝境内,以其独特的结构、声音、功能闻名。
芒笛
由线性代数于2022-01-27整理
芒笛(拼音:máng dí),别称拉罗木、楞弄,岔芒人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勐拉区南柯新寨一带。
鹿笛
鹿笛(拼音:Ludi),又称鹿哨,是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由桦木制成的唇振气鸣乐器。
由赵锦辛于2022-01-25整理
布巴
布巴(拼音:Mangtong),藏语称工东,汉族称大头号、布布号。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卡寺和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黑经寺等藏传佛教寺院中。
由Susan于2022-01-25整理
苏尔奈
苏尔奈(拼音:bā lā màn)即新疆唢呐,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双簧气鸣乐器。维吾尔语称苏尔奈、唢乃依,又有锁呐、琐奈、锁奈、唢呐等多种译称。俗名喇叭。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岚玖于2022-01-29整理
笛老挪
由苏肆于2022-01-26整理
笛老挪(拼音:dí lǎo nuó),又称土洞箫,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支系仆人聚居地区。
勒绒
勒绒(拼音:lēi róng),别称松堪勒绒、筚绒、拉绒,景颇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由氯化钠于2022-01-27整理
铓筒
铓筒(拼音:Mangtong),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由未知领地于2022-01-25整理
巴拉曼
由橘子猫于2022-01-29整理
巴拉曼(拼音:bā lā màn)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
白族唢呐
白族唢呐(拼音:bái zú suǒ nà)云龙的每个白族村寨,几乎都有演奏唢呐吹打的民间艺人。在白族的农事庆典,婚丧嫁娶、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唢呐吹打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节日、活动和不同的环境、仪式中,唢呐乐曲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乐曲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其它任何民族乐器无法相比的。
由尼禄于2022-01-29整理
低音笙
低音笙(拼音:dī yīn shēng),笙的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传统笙多为17 簧。解放后试制成功扩音笙、加键笙、转盘笙、低音笙和排笙等新品种,簧数多种。
由亦寒于2022-02-07整理
扎布令
扎布令(拼音:zhā bù lìng),又称陶笛、德林、扎令、列丝,藏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和藏北高原牧区。
由雾凇于2022-01-26整理
口笛
由风月呢喃于2022-01-26整理
口笛(拼音:kǒu dí),竹乐器,1971年,著名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发明创造了口笛,适用于独奏、重奏、伴奏。
利罗
利罗(拼音:lì luō),黎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保亭、昌江、东方等地。
由氯化钠于2022-01-27整理
首页
上一页
3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