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

试听
由咖喱麦兜于2022-01-28整理
长鼓

长鼓(拼音:cháng gǔ)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狼串又名狼帐、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长鼓、福建长鼓、弄杖、狼鼓、蓬蓬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与朝鲜长鼓、壮族蜂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的遗存。多用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笼吹”、“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漳州南词”“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间音乐。

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概览

  • 拼音:cháng gǔ
  • 别名:伏鼓
  • 发源地:高句丽
  • 应用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