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铃(拼音:Chuànlíng),这是用金属串成的马蹄形(或半圆形、棒形等)的若干个小铃,通过敲击、抖动或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音色清脆,音量较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属于散响类的乐器,比较常见在儿童乐曲中。在表演时尤其要掌握节奏插入的时机,一般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
串铃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是在一条布带或皮带上缀挂二十余个金属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冷压或铸制为两个半球形,后合成球状体。规格大小不一,直径2厘米——6厘米。铃外一侧设有环形耳用以系挂,另一侧有一细长开口为出音孔,铃内装有一粒铁制小珠。小铃的形状除球形的以外,尚有椭圆形、葫芦形、桃形等多种,出音孔除一字形开口外,尚有弧形、人字形等几种。
印度民间乐器,原名金基尼,《法华经》有记载。为一种金属空心小球,边有缺口,内藏小珠,将单个小铃串成环链,即为串铃,摇晃则发音。原为印度妇女之传统饰物,舞蹈时系于手足,顿足、拍掌发出节奏性音响。此物为佛教借用,莫高窟早期北魏、西魏的壁画中,常见串铃饰于菩萨、天宫乐伎颈上。隋唐之后,菩萨的衣饰逐渐汉化,串铃也逐渐消失。有些垂幔流苏图案中偶而也见到串铃的痕迹。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串铃
串铃(拼音:Chuànlíng),这是用金属串成的马蹄形(或半圆形、棒形等)的若干个小铃,通过敲击、抖动或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音色清脆,音量较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属于散响类的乐器,比较常见在儿童乐曲中。在表演时尤其要掌握节奏插入的时机,一般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
串铃原为骡马驴狗等家畜颈上所系饰物与响器。是在一条布带或皮带上缀挂二十余个金属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冷压或铸制为两个半球形,后合成球状体。规格大小不一,直径2厘米——6厘米。铃外一侧设有环形耳用以系挂,另一侧有一细长开口为出音孔,铃内装有一粒铁制小珠。小铃的形状除球形的以外,尚有椭圆形、葫芦形、桃形等多种,出音孔除一字形开口外,尚有弧形、人字形等几种。
印度民间乐器,原名金基尼,《法华经》有记载。为一种金属空心小球,边有缺口,内藏小珠,将单个小铃串成环链,即为串铃,摇晃则发音。原为印度妇女之传统饰物,舞蹈时系于手足,顿足、拍掌发出节奏性音响。此物为佛教借用,莫高窟早期北魏、西魏的壁画中,常见串铃饰于菩萨、天宫乐伎颈上。隋唐之后,菩萨的衣饰逐渐汉化,串铃也逐渐消失。有些垂幔流苏图案中偶而也见到串铃的痕迹。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