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于(拼音:chún yú)又称为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最早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两汉。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出土。錞于最早兴起于北方,在中原地区,錞于主要用于战争和祭祀,其后逐渐向西传播,春秋晚期开始为西南地区的巴人所接受,被用于西南各族的战争、祭祀、诅盟活动之中。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
錞于形如圆筒, 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钮。钮多作虎形, 故常有“ 虎钮錞于”之称。有人认为,具有虎钮的錞于应属古代巴人遗物。
关于錞于奏法,历代记载纷纭。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约当西汉时期)出土的铜贮贝器上,铸有大群滇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其中有两人合扛一木,下悬一錞于、一铜鼓、铜鼓侧悬,錞于则正吊于横木之上,旁有一人执棰并击之(《中国音乐史图鉴》Ⅱ—41)。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演奏图象。另据《南史·齐始兴王鉴传》和《北史·斛斯征传》记载,用盛器置水于錞于之下,“以芒茎当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声如雷”或“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清”的奏法。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錞于
錞于(拼音:chún yú)又称为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最早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两汉。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出土。錞于最早兴起于北方,在中原地区,錞于主要用于战争和祭祀,其后逐渐向西传播,春秋晚期开始为西南地区的巴人所接受,被用于西南各族的战争、祭祀、诅盟活动之中。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
錞于形如圆筒, 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钮。钮多作虎形, 故常有“ 虎钮錞于”之称。有人认为,具有虎钮的錞于应属古代巴人遗物。
关于錞于奏法,历代记载纷纭。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约当西汉时期)出土的铜贮贝器上,铸有大群滇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面,其中有两人合扛一木,下悬一錞于、一铜鼓、铜鼓侧悬,錞于则正吊于横木之上,旁有一人执棰并击之(《中国音乐史图鉴》Ⅱ—41)。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演奏图象。另据《南史·齐始兴王鉴传》和《北史·斛斯征传》记载,用盛器置水于錞于之下,“以芒茎当心跪注錞于,以手振芒,则声如雷”或“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清”的奏法。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