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巴(拼音:dòng bā)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 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 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 稍粗 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角洞巴。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左手在上,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 ,右手在下,食指、中指按正面下两孔,口含簧哨吹奏。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或歌舞伴奏。常在节日庆祝场合或大型歌舞中应用,是传统歌舞《目瑙纵歌》伴奏乐队的 主 奏乐器。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瑙节那天,数百里山乡老幼咸集,盛装欢聚, 载歌载舞,乐手们吹响洞巴,为伴奏乐队领奏,与之合奏的乐器有增疆、和钹,为首的象脚鼓演奏者,则是群众舞蹈队伍的领舞,这热烈欢腾的场面,蔚为壮观。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洞巴
洞巴(拼音:dòng bā)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 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 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 稍粗 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角洞巴。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左手在上,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 ,右手在下,食指、中指按正面下两孔,口含簧哨吹奏。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或歌舞伴奏。常在节日庆祝场合或大型歌舞中应用,是传统歌舞《目瑙纵歌》伴奏乐队的 主 奏乐器。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瑙节那天,数百里山乡老幼咸集,盛装欢聚, 载歌载舞,乐手们吹响洞巴,为伴奏乐队领奏,与之合奏的乐器有增疆、和钹,为首的象脚鼓演奏者,则是群众舞蹈队伍的领舞,这热烈欢腾的场面,蔚为壮观。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