铓筒(拼音:Mangtong),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不用时,上节管体可收缩进下节里,用时再拉出。
铓筒是古代军中号角,相传是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由大角衍演而来的。明、清时期称为铜角。后常常和大巴拉一起吹奏,用于民间婚嫁、喜庆节日等场合,是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也偶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铓筒
铓筒(拼音:Mangtong),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不用时,上节管体可收缩进下节里,用时再拉出。
铓筒是古代军中号角,相传是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由大角衍演而来的。明、清时期称为铜角。后常常和大巴拉一起吹奏,用于民间婚嫁、喜庆节日等场合,是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也偶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