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格拉

试听
由肖毅于2022-01-27整理
纳格拉

纳格拉(拼音:Nà gélā)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身用铁铸成,故汉族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起源于阿拉伯的一种中世纪的小型定音对鼓(在霍恩波斯特尔与萨克斯的体系中归为膜鸣类)。在20世纪末,这种乐器存在于北非、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它的鼓身是由木头、金属或陶制成的碗状的,且在它开口的顶端蒙以动物的皮革。在西方它通常使用较厚的皮革,在皮革未干前就在模型上定型。尽管纳格拉(Naqara)在8世纪以前就被摩尔人介绍到了西班牙。

鼓身铁铸(亦有铜制,鼓腔中空,鼓面蒙皮。常用大小不同、音高不一的两个鼓构成一对,由一人演奏。纳格拉无固定音高(一般两鼓音高相差约四、五度)。用五线记谱(较大的记在第三线上,较小的鼓记在第四线上)。纳格拉用两根鼓槌敲击。可以单打、双打或滚奏,亦可运用鼓中心击、中圈击、外圈击、鼓帮击、闷击等奏法,以求得音色的变化。两鼓可交替或同时演奏。 纳格拉音色铿,常与唢呐、冬巴(大铁鼓)一起合奏,也可与手鼓相配合,用于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

古老的纳格拉适逢新时代,才从民间的小旮旯昂首登入现代社会的大殿堂。连续几届的乌鲁木齐经济贸易治淡会隆重的开幕式,一溜儿排列的纳格拉鼓方阵,分外引人注目。不在场面壮观,而在鼓声重叠,鼓声响起,如万山泄海的磅礴轰响,刹那间,人心震撼了,全场沸腾了,令中外嘉宾惊叹不已,成为“无冕之王”们猎奇追新的好风景。此时此刻的纳格拉已不再是单纯的营造喜庆场面的工具,而释放着宣传自我鼓动人心引诱客商的广告媒体之功能,演绎着从封闭到开放、由固守到出击的进化历程,倾吐着中国西域不甘落伍、重振丝路雄风的博大心声。

从此,新疆众多的厂家商家开业庆典或商品展销,都请纳格拉乐队擂鼓助威。纳格拉成了商家促销的“公开武器”。有时市区内同时有几家商场开张,各家门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人们循声汇拢,商品销得快。几家鼓乐此起彼伏,给城市增添了活力。花钱雇来的鼓手们十分卖力,各事其主,无甚奇怪。只是他们的鼓技越发放浪恣肆,个个汗流浃背,也不歇息。谁家的鼓点优美,谁家的生意定然“灿烂”而“辉煌”!

纳格拉犹如“古老的土陶碗里盛满了现代佳肴”,将纯粹的民间娱乐功能延伸入经济领域,连鼓的始作俑者也始料不及。探究纳格拉鼓功能孰优孰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主人仍然对它一往情深,百般钟爱。

概览

  • 拼音:Nà gélā
  • 别名:哪噶喇、奴古拉
  • 起源:阿拉伯伊斯兰国家
  • 流行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