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

试听
由迦夜于2022-01-24整理
牛角

牛角(拼音:Niujiao),其起源于原始狩猎的巫觋等活动有密切关系,是汉、瑶、彝、苗、景颇、纳西、怒、傣、布依、土家、仡佬、黎等族的唇振气鸣乐器,流行于我国的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

牛角多用天然生长水牛或黄牛角制作,一般就地取材,全长40-70厘米,规格大小不一,将角尖锯平,中心钻孔与角内腔相通,圆孔上端扩孔并呈钝角状,或装置一个竹或木制吹嘴。

角无按音孔,也 无固定音高,依靠口形变化和气息控制,可以吹奏出不同的音高。小者音色高亢、尖锐;大 者音色浑厚、悠扬,可用于独奏或合奏。在湖南一些地区还流行有《玉皇甫》、《老君甫》、《山羊过坳》等牛角曲调。

牛角在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得到广泛使用,在史前及夏商时期,无论牛角还是陶角,均作为信号器具使用。秦汉时期,角已在军中仪仗和鼓吹乐中使用,除动物的天然角以外,还出现了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成的角。从《汉代鼓吹乐队图》中可以看出,汉代所用的角很大,已不是牛角等天然的角,而是人工制作的角了。

概览

  • 类型:唇振气鸣乐器
  • 流行地区: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
  • 适用领域:独奏或合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