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铃

试听
由F.JCLOVE于2022-01-26整理
盘铃

盘铃(拼音:pán líng),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流行于四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4厘米~6厘米,铃口边缘外翻,有一圈较平的宽边,直径10厘米~16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孔中穿以带圆环的木螺丝,与盘底木制铃柄相接。盘内圆环中系有金属铃舌,其活动范围正值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系有红绸带作为装饰。

演奏时,手执铃柄、铃口朝上摇奏,使铃舌碰击铃壁而发音,音色清朗、脆亮,并具有女性柔和、纤细的特征。旧时,盘铃是羌族宗教仪式上使用的节奏乐器,常用于祭祀活动表演巫舞中,它常与羌族手鼓同时使用。既可以一人双手各持一个盘铃摇击演奏,也可以由击鼓者兼奏。兼奏者左手同握鼓柄和铃柄,其节奏与鼓点相同。如今,盘铃已在民间歌舞伴奏中广为应用,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概览

  • 拼音:pán líng
  • 别名:响盘、摇铃、板铃
  • 应用:民间歌舞伴奏
  • 名字由来: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
  • 音色:清朗、脆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