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奈(拼音:bā lā màn)即新疆唢呐,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双簧气鸣乐器。维吾尔语称苏尔奈、唢乃依,又有锁呐、琐奈、锁奈、唢呐等多种译称。俗名喇叭。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历史悠久,苏尔奈最早见于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第三十八窟壁画中,上面有伎乐人吹奏苏 尔奈的图像。这个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千佛洞。说明唢呐在两晋时 期(公元265年—420年)已在西域龟兹(今库车一带)流传。汉文史籍对苏尔奈的记载较晚,始 见于明代。王西楼《后道人今乐考证》:“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木唢呐由管身、芯子、气牌和管哨组成(图),通高46厘米。管身木制,通体用较硬的梨木、苹果木或枣木旋制而成,管高38厘米~40厘米,管体中空,上小下大,呈圆锥形,杆身较粗, 下呈喇叭口状,但喇叭口较小,管身与喇叭口连为一体,在管身上开有七或八个(均设一背孔)圆形按音孔。其中第一孔偏向孔列左方,以便于小指按孔,背孔设在与正面第七孔对应处上方,是控制高音的发音孔。管首上端管口内,插有一个芯子。芯子铜制,是空心圆锥体,芯子长5厘米,上口安置管哨,中间套有气牌,下口插入管身上口。气牌呈扁圆形,用有 机玻璃或塑料制成。管哨是用芦苇制成的双簧哨片,下端哨座套于芯子的上口外。木唢呐通 体旋出线纹或刻出图案纹饰,外表精巧美观。在北疆伊犁地区,则多使用木杆、铜喇叭口的 苏尔奈,它与汉族地区流传的唢呐相同。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苏尔奈
苏尔奈(拼音:bā lā màn)即新疆唢呐,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双簧气鸣乐器。维吾尔语称苏尔奈、唢乃依,又有锁呐、琐奈、锁奈、唢呐等多种译称。俗名喇叭。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历史悠久,苏尔奈最早见于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第三十八窟壁画中,上面有伎乐人吹奏苏 尔奈的图像。这个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千佛洞。说明唢呐在两晋时 期(公元265年—420年)已在西域龟兹(今库车一带)流传。汉文史籍对苏尔奈的记载较晚,始 见于明代。王西楼《后道人今乐考证》:“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木唢呐由管身、芯子、气牌和管哨组成(图),通高46厘米。管身木制,通体用较硬的梨木、苹果木或枣木旋制而成,管高38厘米~40厘米,管体中空,上小下大,呈圆锥形,杆身较粗, 下呈喇叭口状,但喇叭口较小,管身与喇叭口连为一体,在管身上开有七或八个(均设一背孔)圆形按音孔。其中第一孔偏向孔列左方,以便于小指按孔,背孔设在与正面第七孔对应处上方,是控制高音的发音孔。管首上端管口内,插有一个芯子。芯子铜制,是空心圆锥体,芯子长5厘米,上口安置管哨,中间套有气牌,下口插入管身上口。气牌呈扁圆形,用有 机玻璃或塑料制成。管哨是用芦苇制成的双簧哨片,下端哨座套于芯子的上口外。木唢呐通 体旋出线纹或刻出图案纹饰,外表精巧美观。在北疆伊犁地区,则多使用木杆、铜喇叭口的 苏尔奈,它与汉族地区流传的唢呐相同。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