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三胡(拼音:yí zú sān hú)是彝族阿细、撒尼支系弓拉弦鸣乐器。阿细人称勒胡,撒尼人称里胡、额胡。彝语“勒”、“里”、“额”均为拉奏之意。形似中胡,音色柔和浑厚,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泸西和宜良等地。
形制与中胡相似,琴体较大。由琴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彝族三胡外形与汉族地区的京胡相似,但琴体较为长大,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弦马、琴弦和琴弓构成,全长85 厘米左右。
演奏时,左手于千斤处扶持琴杆,大拇指勾住细绳套,将琴筒置于左侧腰间,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弓夹于三弦间拉奏,不论拉奏里弦或外弦,中弦都同时发音,形成自然和音。
著名乐曲有《迎春调》和《欢乐调》等。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彝族三胡
彝族三胡(拼音:yí zú sān hú)是彝族阿细、撒尼支系弓拉弦鸣乐器。阿细人称勒胡,撒尼人称里胡、额胡。彝语“勒”、“里”、“额”均为拉奏之意。形似中胡,音色柔和浑厚,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泸西和宜良等地。
形制与中胡相似,琴体较大。由琴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彝族三胡外形与汉族地区的京胡相似,但琴体较为长大,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弦马、琴弦和琴弓构成,全长85 厘米左右。
演奏时,左手于千斤处扶持琴杆,大拇指勾住细绳套,将琴筒置于左侧腰间,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弓夹于三弦间拉奏,不论拉奏里弦或外弦,中弦都同时发音,形成自然和音。
著名乐曲有《迎春调》和《欢乐调》等。
概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