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唢呐
首页
概览
发源及历史
技巧
资讯
乐谱
艺术家
作品集
彝族唢呐手张正强:凭执着与热爱,将唢呐技艺发扬光大
生活在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是“吹打世家”,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由长乐于2022-06-16整理
张正强: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吹打世家”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由小小瞬于2022-06-15整理
彝族唢呐里流淌出的喜悲
而在纷繁的回忆中,总会有唢呐的身影。过去每逢村子里办婚事与丧事,都会响起声声唢呐,一喜一悲,调子就从小、中、大的铜质唢呐中吹出。
由风月呢喃于2022-03-04整理
彝族唢呐之唢呐盘
唢呐盘,实质上就是唢呐的扩大器或共鸣器,没有唢呐盘,通过唢呐杆发出的声音就不洪亮。其作用就象人的口腔一样,为发音器发出的声音作共鸣。有了洪亮的声音,才会使唢呐曲谱的演奏在各种庆典活动中起到烘托欢乐或悲哀气氛的作用。
由孤勇者于2022-02-24整理
彝族唢呐之唢呐杆
唢呐杆在唢呐部件中的作用最重要。特别是唢呐曲谱要通过唢呐杆上音孔的闭合变化来体现。没有这种唢呐杆上的音孔的闭合变化,那么,哨子吹出的声音在通过一系列的声音传输孔之后,尽管声音扩大了,但还是原声原调,没有高低升降,没有抑扬顿挫,更不会有什么曲谱了。因此,没有唢呐杆就没有唢呐的存在。
由不知桃夏于2022-02-24整理
彝族唢呐之小管
彝族唢呐所谓的小管,也是相对唢呐的大管而言。它是由长约2厘米的细小竹管做成,小管选的竹管要比大管选用的竹管更细其下部要插进大管的上部,其上部再接哨筒。小管用的竹管也要直要干,与大管的结合也要紧,也不能松动,更不能漏气。
由阿弥于2022-02-23整理
彝族唢呐之堵气盘
为了在吹奏唢呐时省力和省气,让气更多地灌进哨子里吹响哨子,必须在小管与鸭毛筒结合部放上一个堵气盘。
由秋色于2022-02-23整理
彝族唢呐之哨筒
彝族唢呐的哨筒,一般也叫鸭毛筒。之所以叫做鸭毛筒,是因为哨筒选材于鸭子翅膀上最硬且又粗又光滑的羽毛杆,之所以选用它,是因为它的质量比鸡毛好,不仅硬和光滑,而且其杆内的孔畅通、光滑,通气好。
由一杯清酒于2022-02-23整理
彝族唢呐之哨子
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形制较古朴,比普通铜碗唢呐长大。由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部分组成。
由迦夜于2022-02-23整理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