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簧(口弦)

试听
由花昼于2022-01-27整理
竹簧(口弦)

竹簧(拼音:zhú huáng)又称响篾、吹篾、弹篾、口蔑、口簧、口琴、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是我国彝、拉祜、纳西、僳僳、傣、哈尼、景颇、佤、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和汉等民族综合奏体鸣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宁夏、陕西、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等省区。

竹簧用质地坚硬、干透的竹片削制而成。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有单片竹簧和多片竹簧,因演奏方法不同,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竹簧,根据形状和头部样式的不同,又分为凸头形、网针形、平头形、锥形和管状等多种。

竹簧制作简便,容易演奏,尤其在西南、台湾和海南等竹材丰富的地方,竹簧更是广泛流行。在彝族,不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有一副竹簧,用一个精致的小竹筒盛装,挂在胸前,休息时便取出弹奏。

竹簧是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来弹奏爱情曲调外,还用来弹唱反映生产、生活的各种民歌、小调,叙述人们从播种、耕耘到收获的辛勤劳动,歌唱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睦 。各族人民演奏竹簧时,几乎没有固定的曲调,他们随感而发,即兴奏出,使竹簧曲千变万化,绚丽多彩。1980年10月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竹簧已用于彝族民间器乐合奏《接亲路上》,这是竹簧第一次登上中国民族音乐的大雅之堂。它发出的音量虽然微弱,但经过电扩音以后,音色独特,颇富彝乡风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赞。

概览

  • 拼音:zhú huáng
  • 别名:响篾,吹篾,口弦等
  • 分类:体鸣乐器
  • 流行民族:彝,拉祜,纳西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