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琴13年 小伙以专业第一考取研究生

由没头脑于2022-05-30整理

于笑洋,是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音乐表演(古琴方向)1801班的班长。2022年,他以天津音乐学院专业第一的综合成绩成功上岸该校中国乐器演奏硕士,将师从全国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李凤云。

这个小伙可不简单,本科就读期间,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专业奖项拿了10余个、年年成绩排名第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是“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

于笑洋在西安外事学院古琴系的这四年,是他收获的四年,也是西安外事学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以礼、乐为核心的正蒙通识教育,德育教育深入发展的四年。

学古琴13年 小伙以专业第一考取研究生

坚持做好一件完整的事并不难

第一次见于笑洋的时候,是在学校正蒙书院前的张载像下。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衣,嘴角挂着笑,看起来阳光中带点腼腆。

考研,是于笑洋在刚进入大学时,就已经决定好的事。

得益于西安外事学院建立起的“就业、创业、考研、出国”个性化培养体系,于笑洋在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便得到了考研专业课系统性的学习。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大学生活因为考研变得很规律”,于笑洋笑着说,“除了‘熬时间’,自己也琢磨了很多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准备考研期间,为了让专业知识能够记的更牢靠,于笑洋将专业课的知识点整理了三至四遍,并把所有的名词解释和专业论述,全部录制成了5个小时的音频资料,储存在手机里,这样在走路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听音频来巩固记忆。

于笑洋很努力的想要实现考研的目标。但有序的计划在距离2022年研究生初试仅剩两个月的时候,被打乱了。

原以为准备充分的于笑洋,突然收到第一志愿报考的天津音乐学院在考试科目中新增了一本专业书的通知。

夜里,于笑洋几乎彻夜未眠。这意味着,他必须在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将这本书的知识点熟记熟背,才能有十足的把握考研成功。

于笑洋记得在背诵的时候,有一次感到胃里一阵翻涌,身体的极度不适让他跑到了洗手间,想吐却吐不出来。他承认,他想过放弃。但他太爱古琴了,当手指触碰古琴,于笑洋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除了“身体关”,“疫情关”也是2022年陕西省考研学子最难忘的经历。

2021年末,西安突发疫情。距离研究生考试仅剩不到一周时,于笑洋接到了紧急通知:所有考生需持72小时内的3次核酸检测证明参加考试。而更多的未知变化还在不断发出。

于笑洋有点着急和慌张。而此时,西安外事学院却已经为2022年考研学子安排好了一切。有专门的带队老师,有专车接送考生往返考点,还有专门的核酸检测点保障考研学子的核酸检测。这些点滴,都坚定了他考研的信念。

回顾考研的经历,于笑洋最感激的就是学校和自己的父母。自从他决定考研之后,他的父母就全力支持他,而学校给予的帮助,他也铭记在心。

报考院校中复试专业课第一、综合成绩第一,当考研成绩尘埃落定的那一刻,于笑洋抱着琴,停顿了很久,“坚持做好一件完整的事并不难”。

学古琴13年 小伙以专业第一考取研究生

苦练十三年一步一脚印

“弹了13年的琴,不过手还是会疼,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于笑洋说,“上了大学后,为了保证自己的水平不退步,每天都会练习5至6个小时的古琴”。

受家人熏陶,于笑洋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古琴。到了高中,他更是将古琴当成了自己未来学业的主攻方向。一路走下来,他对古琴的态度,从好奇变成了兴趣,从兴趣变成了喜爱,最终成为了奋斗的终极目标。

“我有5把珍贵的古琴,都是大学时参加大赛获奖的奖品”。

大学期间,于笑洋获得了10余个古琴方面的专业奖项,其中包括“弘琴杯”古琴艺术展演西北赛区金奖、“元白杯”全国古琴展演银奖等殊荣。

谈起学校大力发展“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方式,有一段经历让于笑洋十分难忘。

“大一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北京与其他高校的学子进行比赛,当时的我很紧张,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够入围,更没想过能取得多好的成绩”,在说起这段往事时,依旧能够感受到于笑洋当时的不自信,“当时,专业老师就不断鼓励我,各种大赛都是给我们报销费用,支持我们参赛,坚强的后盾让我外出参赛时很安心”。

时间久了,于笑洋和学校古琴系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师生间经常一起研习古琴,一起探讨在学习和备考上的问题。老师们对他的评价很高。

“笑洋是一个自律、勤奋、有想法的孩子,在琴房里最常见到的身影就是他,他有很多优点,学古琴的学生也都很努力”,古琴专业课老师李文倩说。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大赛历练和老师们的鼓励声中,于笑洋表现越来越自信,也斩获了多个全国大奖。

“我还参加了‘清明公祭黄帝典礼’、‘诗经里百人抚琴大赏’等大型活动的古琴演奏,学校时刻关注我们的需求,不仅为我们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还争取了许多让我们能走出去的机会和平台,我和同学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让古琴传播下去被更多人知道

“现在古琴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想让古琴传播下去,让更多人知晓”,于笑洋说。

古琴在我国有3000多年历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全国毕业的古琴方向专业本科生不超过100人,硕士生更少。

在西安外事学院,古琴演奏是一个特色教学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古琴专业教学平台。在2019年的时候,学校更是入选了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同批次中获批的唯一的古琴传承基地。

学校为了全面提高古琴方向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专门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在西安外事学院,有独立古琴房25间,古琴大教室2间,古琴展厅1间,共计古琴数百张,可同时容纳百人以上习琴。学校还建有5000㎡的涵盖古琴展、演、藏、研、学、制为一体的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坊,其中主要包括七方古琴斫琴场、古琴博物馆等。这里不但教授学生,还承担着传承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对古琴文献、古琴曲及名家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现代古琴曲的开发研究,实现古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于笑洋就读西安外事学院的四年,也正是西安外事学院德育教育结出硕果的四年。在这所大学,以礼、乐为核心的正蒙通识教育已经惠及全体师生。

把“全面人格养成”作为人才培养首要任务的西安外事学院,力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以“明道、修身、利他、共荣”为理念,开设正蒙通识教育,广泛开展琴棋书画花香茶教育普及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知行合一、乐于有用的雅乐之人。

在西安外事学院,还有很多像于笑洋一样的古琴忠实爱好者,他们刻苦练习,不仅是因为热爱,更是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他们宛如闪烁的星辰,用悠扬琴音,点亮这条传承之路。

谈及未来,于笑洋已经有了新的规划。他给自己定下了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士的目标。他们的努力,为外事学子树立了榜样,也为更多人知晓古琴、爱上古琴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