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古琴曲目平沙落雁简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1]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2]。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竟反复盘旋,不再前行。大雁们觉得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不忍再往南飞,便选定在这里过冬。“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阳市雁峰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东洲岛的沙滩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观。
朱权完全沉浸在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壮观与朱权“少年奇才,鸿鹄之志,心如止水,归隐天下”的人生反复碰撞、融和。朱权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奋笔疾书,心潮澎湃。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经谱成。朱权兴奋不已,立即抚琴弹奏。曲谱音和韵雅,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古音正宗》对此曲记叙非常贴切:“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岩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关于《平沙落雁》的作者,亦有唐代陈子昂之说,以及宋代毛敏仲之说。但不管此曲出自谁之手,都与衡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古琴名曲赏析——《平沙落雁》的典故由来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古琴曲目平沙落雁简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1]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2]。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竟反复盘旋,不再前行。大雁们觉得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暖,不忍再往南飞,便选定在这里过冬。“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阳市雁峰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东洲岛的沙滩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观。
朱权完全沉浸在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壮观与朱权“少年奇才,鸿鹄之志,心如止水,归隐天下”的人生反复碰撞、融和。朱权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奋笔疾书,心潮澎湃。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经谱成。朱权兴奋不已,立即抚琴弹奏。曲谱音和韵雅,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古音正宗》对此曲记叙非常贴切:“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岩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关于《平沙落雁》的作者,亦有唐代陈子昂之说,以及宋代毛敏仲之说。但不管此曲出自谁之手,都与衡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相关乐谱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