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扬琴与弦乐团的伴奏下,女高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这首苏轼名作。而这是一场发生在比利时,由比利时音乐家作曲、演奏、演唱的“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记者专访比利时钢琴家、作曲家左汉(Johan Famaey),因为妻子来自武汉,他爱上了这个“第二故乡”;因为沉醉于中国音乐、诗词、神话,中西方音乐交流成了他的心愿。
2022年9月,“中国记忆”中秋音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奥古斯丁音乐中心举行。
在左汉的个人网站中,“中国记忆”引人注目。2011年、2021年、2022年,他数次在比利时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为10首中国诗词谱曲,亲自演奏扬琴并与弦乐团合作,两位比利时女高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
左汉回忆,他在2005年至2009年前往中国青岛,并于2007年开始在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室内乐和西方音乐史,并作为当时青岛唯一的专业管风琴演奏家,与青岛大剧院合作。“我自然而然地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兴趣,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京剧音乐,如今仍能在我的创作中找到这些元素。”
沉浸其中,左汉找到许多中西方音乐的相通之处。作为一位钢琴家,他喜欢上了扬琴,两者同为击弦乐器,演奏时都能刚柔并济。他还学会了演奏箫、葫芦丝。作为一位作曲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诗词中的音乐性。左汉的妻子来自武汉,“她向我介绍了中国诗词,我很惊讶,所有中国人都对它们非常了解。最重要的是,唐诗宋词是如此之美,它们被翻译成音乐堪称天作之合”。
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中,左汉选择了十首进行作曲,包括孟浩然《春晓》,李煜《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苏轼《春宵》《定风波》《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及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这些演绎被评价为“中国古诗词的时尚音乐,将听众带入一个诗意如画的世界,一个充满悲情的神奇梦境”。
2011年秋天,在离开中国回到比利时2年后,左汉终于有机会在家乡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左汉说道:“这场首演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它像是中西方音乐的‘桥梁’,让观众感到棒极了。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中国诗词的魅力。”遗憾的是,音乐中的扬琴部分是由匈牙利大扬琴演奏,而非中国扬琴。不过,这一次演出让左汉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21年、2022年,左汉终于有机会再次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并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在传播中国文化上有了更加紧密的合作。这一次,他也终于可以演奏真正的中国扬琴,让人们从音乐中直抵中国。对很多观众来说,这是第一次听到来自中国的奇妙乐器,“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
“扬琴在欧洲仍然少为人知,我想改变这一点。”左汉以他的好友,旅英知名琵琶、古琴演奏家程玉为例,“在伦敦,程玉成功地让英国人知道了古琴,现在有很多伦敦学生可以演奏古琴。我想,扬琴或许也能这样。”
实际上,近期在巴黎、马耳他和卢森堡的巡回演出中,左汉就在音乐会的末尾,用扬琴演奏了中国人熟悉的《同一首歌》,“当我演奏着扬琴,观众唱着《同一首歌》,这感觉太暖心了”。
左汉与中国的缘分,在音乐中,也在生活中。“我的妻子是武汉人,从2003年起,每年我都会去武汉,探望我们的家人。”在左汉心中,“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去武汉就像回家一样”。他爱这座城市,爱这里的家人,爱武汉的天际线。
对武汉的喜爱,也影响到了左汉的音乐创作。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中有一种特质,它们与自然有着强烈的联系,我非常喜欢这一点。在武汉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武汉人有多么珍视长江、东湖”。苏轼笔下描写西湖美景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就让左汉想到令人沉醉的东湖美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作。他说:“我的下一个创作灵感,是长江。”
左汉的中国主题创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青岛时,他曾与一位扬琴演奏家合作,得知对方根据女娲神话创作了一部作品,激发了左汉对中国神话的兴趣。“我想通过音乐剧,或是歌剧来讲述嫦娥、后羿的故事,我已经围绕这个想法创作了音乐,希望能够继续推进,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神话。”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比利时音乐家为唐诗宋词谱曲,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扬琴与弦乐团的伴奏下,女高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这首苏轼名作。而这是一场发生在比利时,由比利时音乐家作曲、演奏、演唱的“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记者专访比利时钢琴家、作曲家左汉(Johan Famaey),因为妻子来自武汉,他爱上了这个“第二故乡”;因为沉醉于中国音乐、诗词、神话,中西方音乐交流成了他的心愿。
2022年9月,“中国记忆”中秋音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奥古斯丁音乐中心举行。
为唐诗宋词谱曲,这是他的“中国记忆”
在左汉的个人网站中,“中国记忆”引人注目。2011年、2021年、2022年,他数次在比利时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为10首中国诗词谱曲,亲自演奏扬琴并与弦乐团合作,两位比利时女高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
左汉回忆,他在2005年至2009年前往中国青岛,并于2007年开始在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室内乐和西方音乐史,并作为当时青岛唯一的专业管风琴演奏家,与青岛大剧院合作。“我自然而然地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兴趣,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京剧音乐,如今仍能在我的创作中找到这些元素。”
沉浸其中,左汉找到许多中西方音乐的相通之处。作为一位钢琴家,他喜欢上了扬琴,两者同为击弦乐器,演奏时都能刚柔并济。他还学会了演奏箫、葫芦丝。作为一位作曲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诗词中的音乐性。左汉的妻子来自武汉,“她向我介绍了中国诗词,我很惊讶,所有中国人都对它们非常了解。最重要的是,唐诗宋词是如此之美,它们被翻译成音乐堪称天作之合”。
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中,左汉选择了十首进行作曲,包括孟浩然《春晓》,李煜《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苏轼《春宵》《定风波》《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及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这些演绎被评价为“中国古诗词的时尚音乐,将听众带入一个诗意如画的世界,一个充满悲情的神奇梦境”。
在欧洲演奏扬琴,听观众唱《同一首歌》
2011年秋天,在离开中国回到比利时2年后,左汉终于有机会在家乡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左汉说道:“这场首演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它像是中西方音乐的‘桥梁’,让观众感到棒极了。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中国诗词的魅力。”遗憾的是,音乐中的扬琴部分是由匈牙利大扬琴演奏,而非中国扬琴。不过,这一次演出让左汉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21年、2022年,左汉终于有机会再次举行“中国记忆”主题音乐会,并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在传播中国文化上有了更加紧密的合作。这一次,他也终于可以演奏真正的中国扬琴,让人们从音乐中直抵中国。对很多观众来说,这是第一次听到来自中国的奇妙乐器,“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
“扬琴在欧洲仍然少为人知,我想改变这一点。”左汉以他的好友,旅英知名琵琶、古琴演奏家程玉为例,“在伦敦,程玉成功地让英国人知道了古琴,现在有很多伦敦学生可以演奏古琴。我想,扬琴或许也能这样。”
实际上,近期在巴黎、马耳他和卢森堡的巡回演出中,左汉就在音乐会的末尾,用扬琴演奏了中国人熟悉的《同一首歌》,“当我演奏着扬琴,观众唱着《同一首歌》,这感觉太暖心了”。
下一个创作灵感,是长江
左汉与中国的缘分,在音乐中,也在生活中。“我的妻子是武汉人,从2003年起,每年我都会去武汉,探望我们的家人。”在左汉心中,“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去武汉就像回家一样”。他爱这座城市,爱这里的家人,爱武汉的天际线。
对武汉的喜爱,也影响到了左汉的音乐创作。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中有一种特质,它们与自然有着强烈的联系,我非常喜欢这一点。在武汉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武汉人有多么珍视长江、东湖”。苏轼笔下描写西湖美景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就让左汉想到令人沉醉的东湖美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作。他说:“我的下一个创作灵感,是长江。”
左汉的中国主题创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青岛时,他曾与一位扬琴演奏家合作,得知对方根据女娲神话创作了一部作品,激发了左汉对中国神话的兴趣。“我想通过音乐剧,或是歌剧来讲述嫦娥、后羿的故事,我已经围绕这个想法创作了音乐,希望能够继续推进,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神话。”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