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常用于独奏和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
在古代西藏,必汪是弦鸣乐器的总称,它还包括弹弦乐器,就像胡琴早期也包括弹弦乐器一样。
元代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乐论》中已载有必汪,建于公元1037年的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的壁画中,已有其图像。在藏文史籍《五部遗教》(作于13世纪末)和《王统世系 明鉴》(作于14世纪》中,前者记述了公元7世纪~9世纪时,西藏已有了必汪,后者记述了文成公主进藏后曾演奏必汪抒怀,以上所述均为弹弦乐器琵琶。
到了近代,才将必汪作为拉弦乐器的专称。藏族民间热巴艺人罗布占堆认为:他们使用的必汪,源于内地汉族地区,但传入的年代和途径不详。
较著名的必汪乐曲有:《阿及吃那玛》、《衣学里罗》、《奔子栏弦子调八首》等。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必汪的历史起源及名曲
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常用于独奏和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
在古代西藏,必汪是弦鸣乐器的总称,它还包括弹弦乐器,就像胡琴早期也包括弹弦乐器一样。
元代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乐论》中已载有必汪,建于公元1037年的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的壁画中,已有其图像。在藏文史籍《五部遗教》(作于13世纪末)和《王统世系 明鉴》(作于14世纪》中,前者记述了公元7世纪~9世纪时,西藏已有了必汪,后者记述了文成公主进藏后曾演奏必汪抒怀,以上所述均为弹弦乐器琵琶。
到了近代,才将必汪作为拉弦乐器的专称。藏族民间热巴艺人罗布占堆认为:他们使用的必汪,源于内地汉族地区,但传入的年代和途径不详。
较著名的必汪乐曲有:《阿及吃那玛》、《衣学里罗》、《奔子栏弦子调八首》等。
参考资料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