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能是那种“曲儿小,腔儿大”的民族特色乐器,在民间礼俗仪式场合,常会见其大显身手,大秀“嗓门”。而正是这一点,唢呐在一般的认知中是男士们的力气活儿,电影《百鸟朝凤》中所展现的唢呐艺人也是男士,在山东、东北、陕北、豫北、皖北等地的民间唢呐班社中,也多是男士的持吹者。但是当莅临过2021年11月7日上海奉贤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大剧场的“黄河谣——刘雯雯唢呐专场音乐会”的现场,你所有的固有印象和认知都会被颠覆——极为多变的现代唢呐之声与西方大型交响乐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小对大的竟奏,四部大型的现代唢呐协奏曲《大开门》《黄河谣》《百年涅槃》《百鸟朝凤》,加上返场的爵士乐风的《日与夜》,以多种风格展现了唢呐的交响现代化的音乐新形象,这一唢呐新形象的塑造者就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生刘雯雯。
刘雯雯是山东济宁人,这里是山东唢呐流传的腹地,也是中国民间唢呐发展较为繁兴地之一。她就出生在唢呐的世家,父亲刘保斌是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母亲刘红梅的唢呐渊源还要久远,据说祖上从明末清初就吹起了唢呐,已有300多年的传承史,可能也是国内较少的家传之一,刘红梅是唢呐咔戏的第12代传承人,刘雯雯笑称她应该算第13代传人。刘雯雯的幼年时光常跟随父母的演出而快乐成长,从小耳濡目染了唢呐声响。但母亲希望女儿别学他们的手艺,而让她去学舞蹈之类的文雅艺术。奈何“血浓于水”,8年的民族舞学习并没有改变她血脉里流淌的艺术潜行的方向,唢呐世家所潜流的艺术生命力更为强大,她后来还是传承了家学。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刘雯雯在民族艺术唢呐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她的学习进步很快,父母亲也渐渐觉得她是这块料。可贵的是,父母思想开明,觉得文艺要有时代的新意,才能跳出地方流派的羁绊,才有可能大展拳脚,只有跟随名师学习才能成大气候,才能反映时代的号角。于是,刘雯雯在其15岁时被送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刘英教授门下,一曲《怀乡曲》打动了刘英老师,他动情地表示,如果家里经济困难的话,他愿意出资培养!刘英教授与山东唢呐的渊源很深,其授业恩师就是山东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他也继承师父的衣钵并吹着师父的名曲《百鸟朝凤》而巡演到了国际各种顶级舞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英的演奏绝技吸引了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朱先生为其量身定做了现代协奏曲《天乐》,由此而打开了刘英唢呐艺术的现代新篇章,这首保留曲目的演奏技艺至今无人超越。同时,同为唢呐世家出来的刘英,也深切感受到民间唢呐艺术蕴藏的瑰宝所在,所以,他一直坚持遍访民间唢呐艺术的传统。现代唢呐新曲《天乐》的成功,也让刘教授对于新时代唢呐演奏家所需的新境界感触很深,其中的巨大艺术与社会价值,在培养刘雯雯等学生身上而发挥教育作用。他认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唢呐发展既要传统,也要现代。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刘雯雯所处的是唢呐的美好时代,对民间唢呐技艺的重视和对现代唢呐的垂青正处于和谐发展期,而她又遇到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刘英教授。基于自己唢呐从艺的成功经历,刘英对于刘雯雯的培养是非常有方法、有计划的。他先让雯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通晓唢呐演奏技法中的气、指、唇、舌等及其各种组合技术,如气的技术中的口风、气息控制、循环换气,指的技术中的按孔、指法、压指,唇的技术的嘴型、唇压,舌的技术的舌顶、花舌,还有如何控制音准、音色,甚至在哨片的制作与使用上,在综合技术的运用上,在风格的呈现上,在音乐段落层次的布局上,雯雯都得到了深入引导。寒来暑往,岁月流转,刘雯雯的技艺悄悄地发生了蜕变,艺术家气质逐渐显现出来。她不仅跟随刘老师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硕士研究生,还经刘老师推荐去了乐团工作,现在又到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如今的她身兼“双职”,既是在职的青年教师,还是刘英教授的博士生。
“立德树人,铸魂培根。”博士阶段的学习,刘英教授要求刘雯雯要有思想上的锤炼,引导她参加了像《长征组歌》这样的红色主题音乐的演出,让她在革命文艺的洗礼中铸造思想。在教学上采用“放任”的形式,其“放”是把大量的舞台实践给她,介绍大量的音乐名家给她,放任雯雯自由地实践其技艺;其“任”是敢于让刘雯雯去担任艺术家而去塑造不同的角色,让她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去体悟,去揣摩;给她大量新作品,尤其是现代手法创作的大型作品,让刘雯雯不断接受新的唢呐音乐的洗礼。博士培养计划中是需要三场不同形式的独奏音乐会,刘雯雯早就游刃有余地超额完成了。但刘英教授还不满足,他要让刘雯雯在民间与现代之间能随意穿梭,随时能“扮演”不同的身份。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而新时代的唢呐人更应具备这样的能力与品格。
技跨两界,艺通世界,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两界,刘雯雯的艺途更为开阔,她走上了国际舞台,在悉尼歌剧院,在墨尔本艺术中心,她让世界听见中国。就在笔者所见的《黄河谣》音乐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就看到了她在国家大剧院的“技惊四座”的独奏音乐会,参与了李博禅、朱晓谷等人作品音乐会,参与了汤沐海在九棵树指挥的音乐会。据刘英教授透露,刘雯雯现在基本上每周都有一次大型的演出,小的演出更是无法统计了。在网络搜索资料时,笔者看到了记者孔小平在《扬子晚报》上所写的整版报道:《刘雯雯:小小的唢呐大大的世界》(2021年04月15日B1版),陈楠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的“youth”整版报道《刘雯雯:唢呐的第二风》(2021年10月10日第18版)。此外,还有《人民音乐》《新民晚报》及“人民网”“学习强国”上的报道,其中的“将中国的唢呐推向世界”“唢呐才女”等溢美之词出现在醒目位置。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刘雯雯在现代唢呐音乐追求中的执念。在她与谭盾、汤沐海等指挥家的合作,与朱晓谷、徐坚强、周成龙、江赐良、李博禅、罗麦朔、孔志轩等作曲家的合作中,现代唢呐曲给予了刘雯雯开疆扩土的羽翼,唢呐曲也经由她之手而展开了新的意境。指挥家徐宏在与刘雯雯合作完成朱晓谷的《敦煌魂》后赞叹道:无法想象的精致细腻!
唢呐音乐的技艺特色首先是外显的张力,它在轻重缓急之间都能让观众听到它,这是由其音色的张力所赋予的。但凡事儿总有正反面,如果你控制得不好,一有差错就会让全场的观众注意到你的“车祸”。在传统的民间礼俗活动中,唢呐的可喜可悲的声腔表现优势被极大地发展,《百鸟朝凤》《一枝花》《正月十五闹雪灯》《乡音美》《泥老板》《黄土情》《抬花轿》《庆丰收》等传统风格的乐曲,在悲叹或欢庆的情绪宣泄上各展所长,展现其风俗之魅。
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是刘雯雯在其扎实技术支撑下所具有的表现力。她在传统风格的唢呐曲中做到了继承、发扬的协调同步,以其创意灵感而赋予其新时代的风貌。其法是挖掘曲中的新技法而使其创意外显化呈现,如《百鸟朝凤》中引入了禽鸟的叫声,这种低频的叫声使曲中的生活情趣更为凸显,《泥老板》中以疏密对比中的音色差异而展现了乡野之趣。挖掘《黄土情》中丰富的“情”之内涵而使其悲叹的音调鲜明,挖掘《乡音》中的精致之美而使其俗中藏雅,亲切可人。这些唢呐技艺的新发展是刘雯雯在深入学理的辨析之后,在其与导师研究之后而做的学术性显现,展现了传统风格乐曲表现中的多种音乐韵味。
唢呐音乐的现代技艺在表现内涵上要赋予更多的可能性,新构音乐情境的多种语意表达,使得艺术空间随之扩大,而这些内涵的表现恰是刘雯雯所擅长并喜好的。为挖掘家乡唢呐艺术的现代表现力,刘雯雯约请孔志轩创作的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戏音乐元素的《麒麟颂》,在2019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首演就获得关注,曲中的山东唢呐的技法、风味还在,但多了更多年轻人的气息,更多现代文化及其表现技法。
以艺弘业,以艺培元,刘雯雯在用其艺术弘扬唢呐艺术现代发展伟业的同时,也培育了唢呐现代精细化建构的新纪元,她演奏的《敦煌魂》(朱晓谷)、《唤凤》(秦文琛)、《风入松》(徐坚强)、《火之舞》(罗麦朔)等现代唢呐曲,都因技艺的新变化而有了她自己的风格和品格,精致的声音之中蕴含着新的文化内涵,在演好每一曲中的中国韵味的同时,而又能讲好每一曲中的中国故事。她的演奏既富有现场视觉艺术的美感,善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透露出作品的情境,又善于在色彩变化中展现唢呐的现代交响,展现现代音乐的多样空间和情境。如:在《黄河谣》音乐会中的《大开门》中(徐坚强),她将浙江婺剧音乐中的唢呐曲牌《大开门》所展现的打开国门闯世界、迎宾朋的情怀,进行了大开大合的诉说;在《黄河谣》(周成龙)中,以小唢呐与大唢呐对话的形式而展现了黄河边、高原上悲叹音调的跌宕起伏。这两曲音乐的层次变化丰富,在与交响乐队的协奏中尤其展现了唢呐的现代声响优势。
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刘雯雯善于运用唢呐的中国文化符号载体而讲述中国故事。如:她以唢呐为文化符号而在《百年涅槃》(李博禅)中表现了龙华英魂的忠烈与悲壮,慨叹了为新中国而奉献生命的英烈形象的慷慨悲壮,铸造了英烈的魂魄,展现了唢呐的新姿;在作曲家关峡改编的河南派唢呐《百鸟朝凤》中融入了地方戏曲的声腔,尤其加入了“咔戏”等民间器乐手法,这使其风格性凸显的同时,也展现了生活情趣的唢呐现代交响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大会上强调,在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的过程中,要在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菜根谭》)刘雯雯在刘英教授的指导下,从山东唢呐中走来,植根传统音乐的沃土而一路攀升,她在追求唢呐交响化之中,追求技艺的精致中而致其意境不断高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我们祝愿“雯唢为闻”(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名)的刘雯雯能“以雯载道”,在唢呐交响化、现代的发展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生刘雯雯:站在唢呐交响现代化的前沿
唢呐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能是那种“曲儿小,腔儿大”的民族特色乐器,在民间礼俗仪式场合,常会见其大显身手,大秀“嗓门”。而正是这一点,唢呐在一般的认知中是男士们的力气活儿,电影《百鸟朝凤》中所展现的唢呐艺人也是男士,在山东、东北、陕北、豫北、皖北等地的民间唢呐班社中,也多是男士的持吹者。但是当莅临过2021年11月7日上海奉贤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大剧场的“黄河谣——刘雯雯唢呐专场音乐会”的现场,你所有的固有印象和认知都会被颠覆——极为多变的现代唢呐之声与西方大型交响乐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小对大的竟奏,四部大型的现代唢呐协奏曲《大开门》《黄河谣》《百年涅槃》《百鸟朝凤》,加上返场的爵士乐风的《日与夜》,以多种风格展现了唢呐的交响现代化的音乐新形象,这一唢呐新形象的塑造者就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生刘雯雯。
一脚在传统,一脚在现代
刘雯雯是山东济宁人,这里是山东唢呐流传的腹地,也是中国民间唢呐发展较为繁兴地之一。她就出生在唢呐的世家,父亲刘保斌是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母亲刘红梅的唢呐渊源还要久远,据说祖上从明末清初就吹起了唢呐,已有300多年的传承史,可能也是国内较少的家传之一,刘红梅是唢呐咔戏的第12代传承人,刘雯雯笑称她应该算第13代传人。刘雯雯的幼年时光常跟随父母的演出而快乐成长,从小耳濡目染了唢呐声响。但母亲希望女儿别学他们的手艺,而让她去学舞蹈之类的文雅艺术。奈何“血浓于水”,8年的民族舞学习并没有改变她血脉里流淌的艺术潜行的方向,唢呐世家所潜流的艺术生命力更为强大,她后来还是传承了家学。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刘雯雯在民族艺术唢呐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她的学习进步很快,父母亲也渐渐觉得她是这块料。可贵的是,父母思想开明,觉得文艺要有时代的新意,才能跳出地方流派的羁绊,才有可能大展拳脚,只有跟随名师学习才能成大气候,才能反映时代的号角。于是,刘雯雯在其15岁时被送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刘英教授门下,一曲《怀乡曲》打动了刘英老师,他动情地表示,如果家里经济困难的话,他愿意出资培养!刘英教授与山东唢呐的渊源很深,其授业恩师就是山东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他也继承师父的衣钵并吹着师父的名曲《百鸟朝凤》而巡演到了国际各种顶级舞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英的演奏绝技吸引了著名作曲家朱践耳,朱先生为其量身定做了现代协奏曲《天乐》,由此而打开了刘英唢呐艺术的现代新篇章,这首保留曲目的演奏技艺至今无人超越。同时,同为唢呐世家出来的刘英,也深切感受到民间唢呐艺术蕴藏的瑰宝所在,所以,他一直坚持遍访民间唢呐艺术的传统。现代唢呐新曲《天乐》的成功,也让刘教授对于新时代唢呐演奏家所需的新境界感触很深,其中的巨大艺术与社会价值,在培养刘雯雯等学生身上而发挥教育作用。他认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唢呐发展既要传统,也要现代。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刘雯雯所处的是唢呐的美好时代,对民间唢呐技艺的重视和对现代唢呐的垂青正处于和谐发展期,而她又遇到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刘英教授。基于自己唢呐从艺的成功经历,刘英对于刘雯雯的培养是非常有方法、有计划的。他先让雯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通晓唢呐演奏技法中的气、指、唇、舌等及其各种组合技术,如气的技术中的口风、气息控制、循环换气,指的技术中的按孔、指法、压指,唇的技术的嘴型、唇压,舌的技术的舌顶、花舌,还有如何控制音准、音色,甚至在哨片的制作与使用上,在综合技术的运用上,在风格的呈现上,在音乐段落层次的布局上,雯雯都得到了深入引导。寒来暑往,岁月流转,刘雯雯的技艺悄悄地发生了蜕变,艺术家气质逐渐显现出来。她不仅跟随刘老师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硕士研究生,还经刘老师推荐去了乐团工作,现在又到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如今的她身兼“双职”,既是在职的青年教师,还是刘英教授的博士生。
“立德树人,铸魂培根。”博士阶段的学习,刘英教授要求刘雯雯要有思想上的锤炼,引导她参加了像《长征组歌》这样的红色主题音乐的演出,让她在革命文艺的洗礼中铸造思想。在教学上采用“放任”的形式,其“放”是把大量的舞台实践给她,介绍大量的音乐名家给她,放任雯雯自由地实践其技艺;其“任”是敢于让刘雯雯去担任艺术家而去塑造不同的角色,让她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去体悟,去揣摩;给她大量新作品,尤其是现代手法创作的大型作品,让刘雯雯不断接受新的唢呐音乐的洗礼。博士培养计划中是需要三场不同形式的独奏音乐会,刘雯雯早就游刃有余地超额完成了。但刘英教授还不满足,他要让刘雯雯在民间与现代之间能随意穿梭,随时能“扮演”不同的身份。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而新时代的唢呐人更应具备这样的能力与品格。
技跨两界,艺通世界,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两界,刘雯雯的艺途更为开阔,她走上了国际舞台,在悉尼歌剧院,在墨尔本艺术中心,她让世界听见中国。就在笔者所见的《黄河谣》音乐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就看到了她在国家大剧院的“技惊四座”的独奏音乐会,参与了李博禅、朱晓谷等人作品音乐会,参与了汤沐海在九棵树指挥的音乐会。据刘英教授透露,刘雯雯现在基本上每周都有一次大型的演出,小的演出更是无法统计了。在网络搜索资料时,笔者看到了记者孔小平在《扬子晚报》上所写的整版报道:《刘雯雯:小小的唢呐大大的世界》(2021年04月15日B1版),陈楠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的“youth”整版报道《刘雯雯:唢呐的第二风》(2021年10月10日第18版)。此外,还有《人民音乐》《新民晚报》及“人民网”“学习强国”上的报道,其中的“将中国的唢呐推向世界”“唢呐才女”等溢美之词出现在醒目位置。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刘雯雯在现代唢呐音乐追求中的执念。在她与谭盾、汤沐海等指挥家的合作,与朱晓谷、徐坚强、周成龙、江赐良、李博禅、罗麦朔、孔志轩等作曲家的合作中,现代唢呐曲给予了刘雯雯开疆扩土的羽翼,唢呐曲也经由她之手而展开了新的意境。指挥家徐宏在与刘雯雯合作完成朱晓谷的《敦煌魂》后赞叹道:无法想象的精致细腻!
一曲在悲叹,一曲在抒怀
唢呐音乐的技艺特色首先是外显的张力,它在轻重缓急之间都能让观众听到它,这是由其音色的张力所赋予的。但凡事儿总有正反面,如果你控制得不好,一有差错就会让全场的观众注意到你的“车祸”。在传统的民间礼俗活动中,唢呐的可喜可悲的声腔表现优势被极大地发展,《百鸟朝凤》《一枝花》《正月十五闹雪灯》《乡音美》《泥老板》《黄土情》《抬花轿》《庆丰收》等传统风格的乐曲,在悲叹或欢庆的情绪宣泄上各展所长,展现其风俗之魅。
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是刘雯雯在其扎实技术支撑下所具有的表现力。她在传统风格的唢呐曲中做到了继承、发扬的协调同步,以其创意灵感而赋予其新时代的风貌。其法是挖掘曲中的新技法而使其创意外显化呈现,如《百鸟朝凤》中引入了禽鸟的叫声,这种低频的叫声使曲中的生活情趣更为凸显,《泥老板》中以疏密对比中的音色差异而展现了乡野之趣。挖掘《黄土情》中丰富的“情”之内涵而使其悲叹的音调鲜明,挖掘《乡音》中的精致之美而使其俗中藏雅,亲切可人。这些唢呐技艺的新发展是刘雯雯在深入学理的辨析之后,在其与导师研究之后而做的学术性显现,展现了传统风格乐曲表现中的多种音乐韵味。
唢呐音乐的现代技艺在表现内涵上要赋予更多的可能性,新构音乐情境的多种语意表达,使得艺术空间随之扩大,而这些内涵的表现恰是刘雯雯所擅长并喜好的。为挖掘家乡唢呐艺术的现代表现力,刘雯雯约请孔志轩创作的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戏音乐元素的《麒麟颂》,在2019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首演就获得关注,曲中的山东唢呐的技法、风味还在,但多了更多年轻人的气息,更多现代文化及其表现技法。
以艺弘业,以艺培元,刘雯雯在用其艺术弘扬唢呐艺术现代发展伟业的同时,也培育了唢呐现代精细化建构的新纪元,她演奏的《敦煌魂》(朱晓谷)、《唤凤》(秦文琛)、《风入松》(徐坚强)、《火之舞》(罗麦朔)等现代唢呐曲,都因技艺的新变化而有了她自己的风格和品格,精致的声音之中蕴含着新的文化内涵,在演好每一曲中的中国韵味的同时,而又能讲好每一曲中的中国故事。她的演奏既富有现场视觉艺术的美感,善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透露出作品的情境,又善于在色彩变化中展现唢呐的现代交响,展现现代音乐的多样空间和情境。如:在《黄河谣》音乐会中的《大开门》中(徐坚强),她将浙江婺剧音乐中的唢呐曲牌《大开门》所展现的打开国门闯世界、迎宾朋的情怀,进行了大开大合的诉说;在《黄河谣》(周成龙)中,以小唢呐与大唢呐对话的形式而展现了黄河边、高原上悲叹音调的跌宕起伏。这两曲音乐的层次变化丰富,在与交响乐队的协奏中尤其展现了唢呐的现代声响优势。
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刘雯雯善于运用唢呐的中国文化符号载体而讲述中国故事。如:她以唢呐为文化符号而在《百年涅槃》(李博禅)中表现了龙华英魂的忠烈与悲壮,慨叹了为新中国而奉献生命的英烈形象的慷慨悲壮,铸造了英烈的魂魄,展现了唢呐的新姿;在作曲家关峡改编的河南派唢呐《百鸟朝凤》中融入了地方戏曲的声腔,尤其加入了“咔戏”等民间器乐手法,这使其风格性凸显的同时,也展现了生活情趣的唢呐现代交响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大会上强调,在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的过程中,要在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菜根谭》)刘雯雯在刘英教授的指导下,从山东唢呐中走来,植根传统音乐的沃土而一路攀升,她在追求唢呐交响化之中,追求技艺的精致中而致其意境不断高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我们祝愿“雯唢为闻”(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名)的刘雯雯能“以雯载道”,在唢呐交响化、现代的发展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艺术家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