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是“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的故乡,作为山东筝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玉斋自1953年以来,以“东北音专”(即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为根据地,在将中国传统筝乐艺术进行订谱整理、理论总结的同时,开始尝试新时期中国现代筝乐艺术创作、演绎、教学、交流及改良的重要实践,促进了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向前推进的历程。提起赵玉斋与“东北音专”筝乐艺术发展的辉煌,不得不提到与赵玉斋同期在东北任教的曹正先生,两位筝家一手紧靠“传统”、一手力推“现代”的双向路径,携力开创了20世纪中国筝乐艺术格局发展的新景象。
“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
1950年5月,曹正以古筝独奏会形式在“东北鲁艺”音乐部(即东北音专前身)作演出汇报,并将其新编的《大众筝谱》书稿赠予音乐部部长安波,随即从南方调任至“东北鲁艺”任教,成为了建国后第一位专业院校的古筝专职教师,随后将在东北卖艺的山东琴书艺人张鹤鸣老先生请到“东北鲁艺”任教,并随其学习山东琴书、山东筝,实践了将筝家“请进”学院任教,向各地民间筝乐艺术学习的传统筝乐艺术格局构建。
1950年代曹正给学生上课时的照片
1953年,时年三十的青年民间筝家赵玉斋逐渐从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脱颖而出,同样经由曹正的推荐,将其“请”进“东北音专”任教,共谋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之路。此后,年龄相仿的两位筝家曹正(1920-1998)与赵玉斋(1923-1998)在“东北音专”的通力合作,通过电台、报刊等媒体介绍传播筝艺,同时灌录和发行筝乐唱片,在书谱、教材、文论、唱片、电台、音乐会等方面多管齐下,为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订谱、教学、演奏、创作、传播及理论研究上,在专业化转型以及当时“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路径上,打开了新的局面。
弹筝师友留念1956年3月于东北音专
(前排左边是曹正,右边是赵玉斋)
赵玉斋进入“东北音专”后,曾随张子敏学习钢琴,1954年他首次在山东筝曲《四段锦》“普天同庆”中借鉴钢琴和弦演奏的方式,将其运用到筝曲末段,通过双手弹奏和弦,在快速叠替、饱满有力的大撮音响中结束全曲。1955年春节前后,赵玉斋在学校的组织下赴辽宁南部慰问演出,返校后他便在山东筝曲“小溪流水”的音调基础上,创作了第一首现代题材的筝曲《庆丰年》,评论家李凌先生在“古筝演奏革新者”一文中指出:《庆丰年》的诞生,结束了古筝单手演奏的历史,为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古筝独奏《庆丰年》,赵玉斋曲并演奏,中国唱片发行
(最早的78转老黑胶唱片)
《庆丰年》的创作是有感于新中国村社中欣欣向荣、欢度春节的景象。全曲可分为三段,乐曲起始为营造氛围的散板,第六小节开始上板,进入第一段“小溪流水”(【老八板】)主题呈现,通过左手高音区花指的间入、不同音区和弦的双手交替演奏与切分节奏型的同音重复进行变奏。第二段在中音区以相对平稳的速度演奏,并集中保留了传统山东筝曲的特色器乐化语汇特征,如使用右手花指、大指小关节的“密摇”奏法以及左手三度的按滑音与饱满的颤揉音,分别与特定的腔句结构、节奏音型、旋律音调相结合等等,“fa”、“si”偏音的出现更多具有临时转调的性质,因而不同于以往游移微升的装饰性过渡,发生了功能性的转变。第三段为再现,在音区、力度、速度、奏法上都增强了前后对比的幅度,在传统花指、“邻弦同音”的演奏技巧之上,同时借鉴移植了钢琴和弦弹奏、竖琴琶音、琵琶扫弦的奏法,并创用了左手“点柱”以模拟锣鼓声声的奏法,在典型的末段快板结构与欢快热闹的氛围中结束全曲。
赵玉斋指导娜仁格日乐学习古筝
20世纪中叶,古筝这件乐器从根植于唱腔与器乐共存的民间曲种、乐种中开始专业化分离;同时散落各地的筝乐艺术流派开始与西洋器乐艺术同台竞技,通过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形成中、西并置的专业化格局;而基于口传心授的传统音调与技法,也随着“器乐化”的脚步重新整合并开始了新的探索。《庆丰年》的创作一方面离不开赵玉斋对传统筝乐艺术的梳理、总结与研究,同时也离不开他对西方乐器、音乐理论的学习、借鉴与运用,它是继《渔舟唱晚》之后的又一首创作筝曲,较之后者,《庆丰年》明显地受到了传统器乐以外更多时代因素、西方技法的影响,从创作题材、演奏技法、曲式结构、音型化处理等方面逐渐渗透到民族器乐曲的创作领域之中,继而开始了从译谱、整理、订谱逐渐向创作、改编、移植过渡的历史进程,划分了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传统曲目”与“创作乐曲”的分水岭。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中国筝王”赵玉斋与《庆丰年》
山东郓城是“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的故乡,作为山东筝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玉斋自1953年以来,以“东北音专”(即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为根据地,在将中国传统筝乐艺术进行订谱整理、理论总结的同时,开始尝试新时期中国现代筝乐艺术创作、演绎、教学、交流及改良的重要实践,促进了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向前推进的历程。提起赵玉斋与“东北音专”筝乐艺术发展的辉煌,不得不提到与赵玉斋同期在东北任教的曹正先生,两位筝家一手紧靠“传统”、一手力推“现代”的双向路径,携力开创了20世纪中国筝乐艺术格局发展的新景象。
“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
1950年5月,曹正以古筝独奏会形式在“东北鲁艺”音乐部(即东北音专前身)作演出汇报,并将其新编的《大众筝谱》书稿赠予音乐部部长安波,随即从南方调任至“东北鲁艺”任教,成为了建国后第一位专业院校的古筝专职教师,随后将在东北卖艺的山东琴书艺人张鹤鸣老先生请到“东北鲁艺”任教,并随其学习山东琴书、山东筝,实践了将筝家“请进”学院任教,向各地民间筝乐艺术学习的传统筝乐艺术格局构建。
1950年代曹正给学生上课时的照片
1953年,时年三十的青年民间筝家赵玉斋逐渐从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脱颖而出,同样经由曹正的推荐,将其“请”进“东北音专”任教,共谋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之路。此后,年龄相仿的两位筝家曹正(1920-1998)与赵玉斋(1923-1998)在“东北音专”的通力合作,通过电台、报刊等媒体介绍传播筝艺,同时灌录和发行筝乐唱片,在书谱、教材、文论、唱片、电台、音乐会等方面多管齐下,为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订谱、教学、演奏、创作、传播及理论研究上,在专业化转型以及当时“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路径上,打开了新的局面。
弹筝师友留念1956年3月于东北音专
(前排左边是曹正,右边是赵玉斋)
赵玉斋进入“东北音专”后,曾随张子敏学习钢琴,1954年他首次在山东筝曲《四段锦》“普天同庆”中借鉴钢琴和弦演奏的方式,将其运用到筝曲末段,通过双手弹奏和弦,在快速叠替、饱满有力的大撮音响中结束全曲。1955年春节前后,赵玉斋在学校的组织下赴辽宁南部慰问演出,返校后他便在山东筝曲“小溪流水”的音调基础上,创作了第一首现代题材的筝曲《庆丰年》,评论家李凌先生在“古筝演奏革新者”一文中指出:《庆丰年》的诞生,结束了古筝单手演奏的历史,为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古筝独奏《庆丰年》,赵玉斋曲并演奏,中国唱片发行
(最早的78转老黑胶唱片)
《庆丰年》的创作是有感于新中国村社中欣欣向荣、欢度春节的景象。全曲可分为三段,乐曲起始为营造氛围的散板,第六小节开始上板,进入第一段“小溪流水”(【老八板】)主题呈现,通过左手高音区花指的间入、不同音区和弦的双手交替演奏与切分节奏型的同音重复进行变奏。第二段在中音区以相对平稳的速度演奏,并集中保留了传统山东筝曲的特色器乐化语汇特征,如使用右手花指、大指小关节的“密摇”奏法以及左手三度的按滑音与饱满的颤揉音,分别与特定的腔句结构、节奏音型、旋律音调相结合等等,“fa”、“si”偏音的出现更多具有临时转调的性质,因而不同于以往游移微升的装饰性过渡,发生了功能性的转变。第三段为再现,在音区、力度、速度、奏法上都增强了前后对比的幅度,在传统花指、“邻弦同音”的演奏技巧之上,同时借鉴移植了钢琴和弦弹奏、竖琴琶音、琵琶扫弦的奏法,并创用了左手“点柱”以模拟锣鼓声声的奏法,在典型的末段快板结构与欢快热闹的氛围中结束全曲。
赵玉斋指导娜仁格日乐学习古筝
20世纪中叶,古筝这件乐器从根植于唱腔与器乐共存的民间曲种、乐种中开始专业化分离;同时散落各地的筝乐艺术流派开始与西洋器乐艺术同台竞技,通过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形成中、西并置的专业化格局;而基于口传心授的传统音调与技法,也随着“器乐化”的脚步重新整合并开始了新的探索。《庆丰年》的创作一方面离不开赵玉斋对传统筝乐艺术的梳理、总结与研究,同时也离不开他对西方乐器、音乐理论的学习、借鉴与运用,它是继《渔舟唱晚》之后的又一首创作筝曲,较之后者,《庆丰年》明显地受到了传统器乐以外更多时代因素、西方技法的影响,从创作题材、演奏技法、曲式结构、音型化处理等方面逐渐渗透到民族器乐曲的创作领域之中,继而开始了从译谱、整理、订谱逐渐向创作、改编、移植过渡的历史进程,划分了20世纪中叶中国筝乐艺术“传统曲目”与“创作乐曲”的分水岭。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