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由默妍于2022-05-30整理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共同构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峡谷境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12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许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傈僳族历史悠久、勤劳智慧,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个极具文化天赋的民族,尤其以能歌善舞、能弹善吹著称。 “傈僳族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地方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特殊珍视和保护。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啊邓(右)、郁伍林(左)摄影:吕晓虎

傈僳族民歌,非遗传承人啊邓

啊邓全名邓福生,出生在福贡有名的茶叶之乡——达普洛村,达普洛村位于碧罗雪山山腰,地势相对平缓,有4000多亩茶园,普洛村风景优美,从这里还能眺望著名的地质奇观石月亮。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1994年邓福生初中毕业,1995年8月招入福贡县宣传文艺工队做演职人员,开始跟着车四恒老师系统地学习民间文化,制作各种民间乐器。到了第三年,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1998年6月被县文化局推荐到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工作,在田丰老师的组织下学习各种民族的文化。后来,传习馆解散,又被云南民族村录用,在那里负责各种舞蹈的编排和上刀山、下火海等民俗文化表演。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2002年,为了带动家乡的经济,也为了宣传傈僳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在民族村工作期间,他组建了以本村文艺爱好者为成员的一个团队,进行强化训练后,带他们去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宣传福贡的文化。经过多年的表演,达普洛村民对傈僳族传统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2008年,他回到家乡,继续传承傈僳族民族文化,至今14年之久。2019年邓福生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更好地用民族的文化来带动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他毅然决定用自己的手艺制作“期奔 、笛哩图、口弦”等乐器,并注册成立了“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民族文化传承的全能人

邓福生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方面,不论是民族传统歌舞乐的吹拉弹唱跳,还是乐器的制作,其技艺均之出类拔萃。

2019年开始制作傈僳族乐器,做好的第一批“起奔”有20把,其中10把被贡山朋友购买,其余十把被利沙底朋友购买,这批“起奔”卖出后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后来专程登门购买的越来越多,实在供不应求,所以培养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是建档立卡户。除了期奔,我还负责制作笛哩图和口弦,在社会中评价较好,影响较好,对非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做了积极的贡献。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2020年5月,县文化主管部门将其认定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对其进行了州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

邓福生在从艺期间,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的应邀演出活动,荣获多个奖项。2006年,他在云南省西山区参加青年歌手大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他进入云南赛区非常6+1总决赛;2015年参加云南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得铜奖;同年8月荣获中国梦云南情石林杯演唱大赛中二等奖;2015年12月获得福贡县文学艺术奖二等奖;2016年,在七彩音乐之旅寻找民族音乐DAN中获得优秀奖。2017至2018年连续两年与上海梅陇非遗中心合作,共举办了8场木火乐团“听见怒江的声音”专场晚会。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近年来,邓福生先后在学校、社区、村寨、各企事业单位单位、易地搬迁点等传承傈僳族、怒族传统歌舞乐传承传授工作,对傈僳族、怒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8年4月10至16日,受县文化部门的邀请,在福贡县石月亮广场举行为期7天的傈僳族、怒族传统舞蹈免费培训中传承授课。

2018年4月18日,邓福生受县老干部局邀请,给枫叶艺术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怒族传统舞蹈免费培训。

2018年6月文化遗产期间,进架科底远福中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怒族传统舞蹈进校园培训,得到了乡镇领导、学习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好评。

2018年5月7日,在福贡上帕镇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怒族传统舞蹈免费进社区培训,取得了广大民众的大家的好评,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

2018年5月25日,到鹿马登乡娃吐娃村四乃基异地扶贫搬迁点,开展了为期2天的民间舞培训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2018年7月至今,断断续续回本村,为喜欢传统舞蹈的村民们进行民间舞培训活动。

2006年,我在云南省西山区参加青年歌手大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我进入云南赛区非常6+1总决赛;2015年参加云南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得铜奖;同年8月荣获中国梦云南情石林杯演唱大赛中二等奖;2015年12月获得福贡县文学艺术奖二等奖;2016年,在七彩音乐之旅寻找民族音乐DAN中获得优秀奖。2017至2018年连续两年与上海梅陇非遗中心合作,共举办了8场木火乐团“听见怒江的声音”专场晚会。

传承民族乐器传统工艺制作技艺

邓福生擅长傈僳族传统乐器的吹拉弹唱和制作,经常在学校、社区、单位、农村传承期奔、笛哩图、口弦的吹奏和弹唱。目前,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室在福贡县上帕镇达普洛村达普洛一组15号,投入了3万余元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顶棚、购买了设备及制作工具。培养了两名工艺制作传承人,专门在工作室制作“期奔、笛哩图、口弦”民族乐器,若提前预定月均可提供300把期奔,800个笛哩图、80付口弦。月均收入约6000元,用于支付工钱、生活等开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随着知晓度的提高和需求人数的增多,预定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但因为工作室空间小,也容纳不了太多制作的传承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受限了工艺产品的如期完成,影响了对需求者的按时供给。为更好将民族传统工艺技艺得以传承,同时,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邓福生计划将工作室进一步扩建,至少能容纳10余人的传统工艺制作室,培养工艺精湛的制作传承人。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大山深处的非遗传承人啊邓,传播怒江傈僳族的声音

同时,他在民族传统乐器演奏方面,更多的将期奔、口弦、笛哩图等演奏技艺传承传授给渴望学习的爱好者,下一步他计划在工作室里招以10至20名传统歌舞乐的爱好者进行培养成为其得力的徒弟,然后组成一个文艺宣传团队,形成工艺制作,歌舞乐展演管理规范、健全民族工艺制作工作和宣传展演队。以乡村文化和活态的文化遗产传承来带动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民族团结,使文化走产业化市场,更好的依托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