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付氏京胡赋予匠心“灵魂” 省级非遗技艺代代相承

由没头脑于2022-04-13整理

京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德州,有这样一位匠人,他练就了一手制琴绝活,轻盈的竹竿经过反复打磨雕琢后,摇身变成了音色通透、古朴美观的京胡,并且还摘获了全国级大奖。日前,闪电新闻记者前往德州经开区进行了探访。

德州付氏京胡赋予匠心“灵魂” 省级非遗技艺代代相承

京胡,是京剧文场伴奏的最主要乐器,它的调门高、音色丰富多变,在京剧表演中极具情感表现力。德州付氏京胡采用全手工制作,选材考究,工艺精湛,音质饱满洪亮,音色圆润清脆,其制作技艺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76岁的付荣山正是项目的传承人。

德州付氏京胡赋予匠心“灵魂” 省级非遗技艺代代相承

付荣山谈到,“好京胡首先要尺寸合理,必须长相好,声音好,做工工艺好,这才好京胡。达到这几项,不是容易事。”

付氏京胡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钩、弦马、琴弦和琴弓等部件构成,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筒口蒙蛇皮。一把好琴想要发音灵敏,音色清亮圆润,原材料竹子在质地、年限、水分等方面都要表现优异。为此,付荣山在选材上总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他曾经钻进南方的山林里,花了半个多月带回9根竹子,最终精选出2根留用。

比如说,罗汉竹就是万里挑一的,它的外形分‘十三太保’、‘七节鞭’。竹子的习性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付荣山称。

据了解,付氏京胡的制作工艺复杂,历经烤杆、钻烫轴孔、烤筒、杆筒研配、蒙蛇皮、制琴弓、挂弦调琴等几十道工序。从业50多年来,付荣山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工艺革新,克服了琴筒上移、内外弦挤压等弊病。同时练就了妙打轴孔、杆筒结合等拿手绝活,每一把京胡的轴孔都是严丝合缝、转动灵活,杆筒结合结合后密而不紧、抽取自如。

付荣山介绍说,每一把京胡拿到手里必须是严丝合缝,最简单的就是用手堵住筒口往里吹气,缝隙连接处一点也不跑气,就跟自行车的内胎一样。成品既美观又实用,弦轴怎么晃也不掉,既要稳固结实,又要拆卸灵活。

锉刀、扳手、卡尺、钢锥、铣刀……这些小工具是付荣山制作京胡的“十八般兵器”。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准时坐在工具台前,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反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紫竹京胡、斑竹京胡、罗汉竹京胡、黑檀木京二胡,一件件作品被他视若珍宝。

付荣山坦言,“琴师不光要有手艺,更得用心去做,才能把它做好。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就是达不到想要的程度,这跟人的性格脾气也有关,琴师必须得非常认真地去对待这门手艺,每一把京胡都是有灵魂的。”

多年来,付氏京胡荣获“中国京胡精品琴”等全国级大奖,付荣山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制琴师”的荣誉称号。付氏京胡流传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的文艺团体、专业琴师慕名前来订制。传统技艺,贵在传承,付荣山多次走进学校、社区、文艺团体等,义务推广和传授京胡制作技艺,孙子孙女也在他的带动下学习和推广这门老手艺。

付荣山表示,“我就希望京胡制作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必须得从娃娃抓起,学会的人越多越好,大家都学会才好了,这是社会的宝贵遗产。”

德州付氏京胡赋予匠心“灵魂” 省级非遗技艺代代相承

“通过自身的努力,希望让周边更多的青年朋友,了解认识京胡制作这门技艺,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让这门老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