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中国古典诗作《花非花》在法国音乐人张思安的中阮演奏下,轻柔悠扬,温婉缠绵。忽而曲调一转,《奔放的马》高亢雄浑、激昂澎湃的旋律又仿佛让人置身于万马呼啸的茫茫大草原。
一头金色卷发,浅底色的眼睛,西方面孔的法国人张思安对中国古典乐器情有独钟。他是中国最早尝试用中文演绎歌曲与音乐的外国人之一,也是第一个用中国乐器“中阮”来作曲并用之演奏流行音乐的外国人。
2000年,20岁的张思安从法国波尔多来到北京,在前门大栅栏观赏了京剧表演,从此爱上了中国传统民乐,开始自学中阮并进行创作。“最初在舞台上用中阮演奏时,有中国观众问我,这是什么乐器。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传统乐器时,他们显得很惊讶,也很赞赏。”张思安回忆。20年后,类似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
“我喜欢在音乐中加入很多新鲜的元素。”张思安说,他喜欢中国古代诗词,于是每碰到一首喜欢的古诗词,他都会用中阮为它谱上曲,做成一首歌。他最喜欢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花非花》,他觉得这首诗词既关于一切,又似乎空无一物。于是,缥缈如幻的古诗词深远意境在他的中阮演奏下,朦胧又有节律。
“这些中国流传下来的古老乐器,让我觉得格外有趣。我想让这些古老的乐器重新现代起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在张思安看来,“许多人把中阮看作是过去的东西,太老了。但我仍然会弹奏,因为对我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紧密相连的。”
在张思安的音乐世界里,他还可以用弹爵士乐的方式为中阮赋予华美、奔放、热情的特质。“我自己创造了电子中阮。我想让这些古老的乐器电子化,并将它们发展到现代音乐中。”他认为,音乐是沟通古代和现代的媒介,也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在张思安的专辑《桥》的简介中,他和他的乐队希望通过音乐建立起一座连接文化界限的桥。这座桥超越了音乐风格的界限,让听众能在时间和空间中穿梭,从东方到西方,从过去到未来。这张专辑最能体现张思安的音乐理念。
每次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张思安都会说:“我叫张思安,思考的思,安全的安。”他觉得这个名字不仅和自己的法语名让-塞巴斯蒂安(Jean-Sébastien)音译像,更和自己的性格相吻合——喜欢思考、向往安逸。写音乐、工作、思考未来、外出旅行,构成了张思安的生活。张思安认真地说,他所做的音乐都是对生活的感悟。
行遍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张思安坦言,自己最喜爱的城市是北京,他觉得北京给能够给他一种故乡的感觉。“只要很长时间外出没有回北京,我就会像思乡一样想念这座城市”。在北京,张思安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在他看来,北京是一个文化和艺术气氛最为浓郁的城市:“北京人才济济,云集着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学习,各自的艺术水平在这里也会得到越来越大的提升。”
不仅因为北京拥有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这座城市吸引张思安的,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各式美食。刚来北京时,张思安住在胡同里,不少老北京人请他去家里做客吃饭,炸酱面和饺子让拥有“西方胃”的他感受到了东方舌尖上的诱惑。“还有北京烤鸭也非常美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张思安说。
“像法国一样,中国各地的美食太多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也不一样,只有真正来到中国,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旅居中国二十年,张思安希望中国——这个自己深深热爱的国家,能够被世界上的更多人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法国人张思安在中国 结缘中阮与古诗词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中国古典诗作《花非花》在法国音乐人张思安的中阮演奏下,轻柔悠扬,温婉缠绵。忽而曲调一转,《奔放的马》高亢雄浑、激昂澎湃的旋律又仿佛让人置身于万马呼啸的茫茫大草原。
法国人在中国 结缘中阮与古诗词
一头金色卷发,浅底色的眼睛,西方面孔的法国人张思安对中国古典乐器情有独钟。他是中国最早尝试用中文演绎歌曲与音乐的外国人之一,也是第一个用中国乐器“中阮”来作曲并用之演奏流行音乐的外国人。
2000年,20岁的张思安从法国波尔多来到北京,在前门大栅栏观赏了京剧表演,从此爱上了中国传统民乐,开始自学中阮并进行创作。“最初在舞台上用中阮演奏时,有中国观众问我,这是什么乐器。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传统乐器时,他们显得很惊讶,也很赞赏。”张思安回忆。20年后,类似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
“我喜欢在音乐中加入很多新鲜的元素。”张思安说,他喜欢中国古代诗词,于是每碰到一首喜欢的古诗词,他都会用中阮为它谱上曲,做成一首歌。他最喜欢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花非花》,他觉得这首诗词既关于一切,又似乎空无一物。于是,缥缈如幻的古诗词深远意境在他的中阮演奏下,朦胧又有节律。
赋予中阮新生命 用音乐沟通不同文化
“这些中国流传下来的古老乐器,让我觉得格外有趣。我想让这些古老的乐器重新现代起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在张思安看来,“许多人把中阮看作是过去的东西,太老了。但我仍然会弹奏,因为对我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紧密相连的。”
在张思安的音乐世界里,他还可以用弹爵士乐的方式为中阮赋予华美、奔放、热情的特质。“我自己创造了电子中阮。我想让这些古老的乐器电子化,并将它们发展到现代音乐中。”他认为,音乐是沟通古代和现代的媒介,也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在张思安的专辑《桥》的简介中,他和他的乐队希望通过音乐建立起一座连接文化界限的桥。这座桥超越了音乐风格的界限,让听众能在时间和空间中穿梭,从东方到西方,从过去到未来。这张专辑最能体现张思安的音乐理念。
“北京给了我故乡的感觉”
每次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张思安都会说:“我叫张思安,思考的思,安全的安。”他觉得这个名字不仅和自己的法语名让-塞巴斯蒂安(Jean-Sébastien)音译像,更和自己的性格相吻合——喜欢思考、向往安逸。写音乐、工作、思考未来、外出旅行,构成了张思安的生活。张思安认真地说,他所做的音乐都是对生活的感悟。
行遍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张思安坦言,自己最喜爱的城市是北京,他觉得北京给能够给他一种故乡的感觉。“只要很长时间外出没有回北京,我就会像思乡一样想念这座城市”。在北京,张思安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在他看来,北京是一个文化和艺术气氛最为浓郁的城市:“北京人才济济,云集着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学习,各自的艺术水平在这里也会得到越来越大的提升。”
不仅因为北京拥有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这座城市吸引张思安的,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各式美食。刚来北京时,张思安住在胡同里,不少老北京人请他去家里做客吃饭,炸酱面和饺子让拥有“西方胃”的他感受到了东方舌尖上的诱惑。“还有北京烤鸭也非常美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张思安说。
“像法国一样,中国各地的美食太多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也不一样,只有真正来到中国,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旅居中国二十年,张思安希望中国——这个自己深深热爱的国家,能够被世界上的更多人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