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疗养:除了陶冶情操还能祛除病痛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4-11整理

音乐疗养,古有记载。不少文献称音乐能养生治病、益智延寿。《汉书.礼乐志》载,汉元帝为太子时曾患健忘症,皇帝命人于太子殿奏乐曲《洞策颂》,并配合读颂典籍而使太子恢复记忆。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可调节大脑皮层,使体内的激素增多。在这种良好的“刺激”中,人的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顺畅“运动”。脏腑等生理机能得到调节,阴阳趋向平衡,进而缓解疾患,祛病延寿。

音乐,有歌唱,称声乐;有乐器演奏,称器乐。古人音乐养生中,特别注重以乐器演奏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首推古琴

古琴音乐疗养:除了陶冶情操还能祛除病痛

古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其外观古朴,音色幽雅苍劲。抚琴者多逍遥自在,令人羡慕,而琴声洒脱悠扬,确实让人愉悦,所以,古琴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青睐。

古琴音乐沉静、精致,好听不闹,除了能陶冶人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之外,经常抚琴还能祛除病痛。据史料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寿享110岁;唐代琴家赵耶利享年76岁;明代虞山派琴家严天池享年78岁,长寿者不胜枚举。

传统中医的养生之道强调调节人体平衡,阴阳平衡才能保持真正的健康,而古琴的弹奏要求完全符合平衡原则。弹奏古琴,双手手指直接抚琴,手指要有力度,接触琴弦的范围广,左右手交替做轻、重、缓、急的动作,达到人体力量的最佳平衡点。

古人常说“十指连心”.此话一点不假,手指与人体心脏、大脑神经密切相关,经常运动手指,尤其是弹奏古琴(其接触琴弦最广,力量均衡),能够很好地促进手指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血液的回流及供血的压力,同时由于呼吸及音乐节奏的和谐把握,可增强心脏功能,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有氧运动。

古琴乐曲无论在题解、后记、演奏和欣赏中,均体现一种沉静、思考的音乐语言,让人消除浮躁。

著名的《醉渔唱晚》便是“静其神,始得”。古琴音乐的意境是将人生哲理和极为抽象、不可言传的东西深刻地落实在一个“境”、一个“道”中,这种形式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了复杂的变化过程。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弹奏古琴的坐姿大多数是端坐凝神、虚灵顶劲,上身脊柱挺直、立身中正,下肢平肩坐姿、足底平行着地,两膝相合、松胯收腹、松肩重肘、顺腕、微含胸拔背等—奏古琴的坐姿相近于武术中的太极拳、站桩。如徐永《意、气、力在古琴演奏中的作用》一书中提到“知三节、明三窍、晓三合”的练法。知三节,即肩到肘关节、肘到腕关节、腕到指关节的协调配合。这种弹琴的姿态和形体要求,使操琴者达到静与松的境界。

古琴乐曲是根据阴阳五行创作出来的,古琴音波能促进大脑的“静态思维”,训练大脑,从而产生调整人体各系统的作用,这大概也是抚琴者长寿的原理。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