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由烟雨燕双飞于2022-07-01整理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客家并非粤东北土著居民,是西晋(公元265-316年)以来,中原地区的汉族民系按照“先来为主,后来为客”的习俗,后世将由中原移民而来的人众称之为“客家”(冯光钰,“客家筝乐之光——纪念岭南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诞辰百年”,载于《乐器》,2003年第二期)。也许源于天然且悠久的血脉相承,作为古代中原汉族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移民群体,《中州古调》、《汉皋旧谱》中依稀犹存的中原古乐遗风和与之并蓄的岭南情调,总能使客家人唤起某种跨越时空、地域的内心听觉与生命感知。

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罗九香(1902-197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省大埔县的何育斋先生(1886-1949)从客家汉乐丝弦乐曲中,搜集整理的六十首《中州古调》、《汉皋旧谱》曲谱,在客家筝派名家罗九香的演奏、传承与专业化教学中,进一步将这些师承的旋律曲调,于20世纪中叶逐渐演绎并转化成为了一首首享誉全国的客家筝派经典代表曲目

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何育斋筝谱遗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8月。

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客家筝曲《蕉窗夜雨》(工尺谱)详见于《何育斋筝谱遗稿》内

同河南、山东、潮州等其他传统筝派一样,早期广东民间“和弦索”等丝竹弹唱活动十分兴盛,成为了民间乐手大展身手之处,以大埔地区为中心的客家筝演奏,往往存在并活跃于当地汉剧(原称“外江戏”)伴奏及汉乐合奏之中,与椰胡琵琶、三弦、扬琴、笛、等丝竹乐器旋律高低呼应、音色相映成趣。1954年,罗九香经著名戏剧家、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的推荐,进入大埔县“民声汉剧团”(后与梅县“梅光汉剧团”合并为“广东汉剧团”),从民间自娱自乐的弹奏成功转型为一名乐团专职筝、三弦演奏员。

1956年,罗九香同饶从举、饶淑枢三人作为客家音乐的代表随广东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首届音乐周的演出,这次为期24天的全国首届音乐周“可以说是历史第一次规模巨大的专业性音乐汇演”(参见:陈乾“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调查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9年)。此时,正值中央音乐学院率先筹备设立古筝专业之际,随着这场汇集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南北四个地域传统筝曲的汇演,迅速成为了全国首届音乐周、甚至是当时整个音乐界讨论的焦点之一。此后,各地专业音乐院校逐渐林立,并纷纷先后开设古筝专业。1959年,罗九香被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聘任为专职古筝教师,1960年后调任返回广东,在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继续任职。自进入专业音乐学院任教以来,罗九香传谱、订谱的客家筝曲,分别由何宝泉、史兆元、陈安华、饶宁新等人的整理、记谱。其中,由史兆元根据罗九香传谱而编订的《汉乐筝曲四十首》是较早且较全面展现罗九香客家筝乐艺术的专用筝曲集。

客家筝•罗九香与《出水莲》

罗九香传谱 史兆元编《汉乐筝曲四十首》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6月。

《出水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