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高碑店的一栋民宅里,每周五晚都有一群少数民族青年在厨房里面忙活。各自做完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后,他们会坐在一起品尝美食、聊天、唱歌。这些年轻人中有蒙古族、彝族、藏族、彝族、侗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尼族、裕固族、壮族,他们都是音乐人李杰在全国各地采风时发现的“好声音”。李杰将他们带到北京,教他们音乐,“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培养出更多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年轻人,希望未来他们都能投身到各自民族的音乐收集、整理、再创作中去。”
3月中旬,音乐人、制作人李杰结束在云南楚雄、无量山等地的采风回到北京,之后开始忙着将自己一路上创作、改编的作品进录音棚录制。
说起李杰,人们最熟悉的是他创作的歌曲《红旗飘飘》。但在我国西南地区,他的歌曲《净土》流传度与《红旗飘飘》不相上下。走在丽江古城,几乎家家店铺都在播放这首歌,甚至很多纳西族人以为这首歌就是纳西族的民歌。实际上,《净土》是李杰为电视剧《木府风云》创作的主题曲,作品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与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如今成了一首纳西族人人会唱的歌。
1984年,19岁的李杰背着吉他来到北京,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敲开了作曲家谷建芬的家门,唱了一首流行歌。多年后谷建芬回忆:“李杰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声音不错,很亮。唱歌很热情,很投入。”于是,谷建芬同意收他为徒。
因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李杰在乐理方面基础较差,谷建芬就从乐理开始教他音乐。1988年,李杰在全国五洲杯电视歌曲大奖赛中获得流行歌曲专业组一等奖。获奖之后,他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我想知道,我能带给这个社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李杰深入云贵一代采风。无论是当地的美景、热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还是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都让他深深着迷。尤其是侗族大歌,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从1988年到1992年,他奔波在云贵各地,几乎跑遍每一个村寨。《家园》《红旗飘飘》《水上花》等代表作品,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在西南地区的采风打开了他的音乐思路,也让他找到了自己音乐创作的方向,“只有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真诚的音乐,才是打动人的,才是能够留得下的音乐。”
之后,李杰逐渐走向幕后,开始为很多歌手担任制作人,并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东方乐文化。“传播东方的音乐与文化”,这就是李杰的想法。什么样的音乐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呢?李杰举了一个例子,最近他在国内的音乐平台见到一张纳西族的音乐专辑,却是一家国外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国内有那么多家音乐公司,但大家都在追逐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说唱、电子乐。不是说这些音乐不好,而是我们的音乐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在学习国外音乐形式的同时,更要认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说起少数民族音乐,大众比较了解的是蒙古族长调、新疆木卡姆,对纳西族音乐则完全不了解。其实,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都非常迷人,都代表着中国的音乐。”
那几年,在云南、四川、贵州采风过程中,李杰遇到过很多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但他们没有机会学习音乐,甚至早早离开学校,打工赚钱养家。“他们惟一能从事的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就是在家附近的古镇酒吧里唱歌。酒吧里只能唱流行歌曲,或是短视频平台上正红的‘口水歌’。”想到那些古村老人们口中的山歌不再有年轻人愿意学,李杰心里很难过。
李杰曾担任彝族歌会的评委,它是一个彝族版的“中国好声音”,每年举行一次,是彝族同胞非常重视的比赛,选出来的选手在彝族地区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通过和这些获奖者们的长期联系,李杰发现,“比赛结束后,很多他们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因为版权的限制就不能再唱了,他们自己又不会写歌,于是很多人很难继续从事音乐相关工作。”
种种见闻与经历,使李杰越来越希望能尽己所能,帮助有天赋、有梦想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在我学习音乐之前,我在市场卖过菜,靠织袜子贴补家用。是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是谷老师对我的教育,让我从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成为一名音乐工作者。现在,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同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
从2020年起,在优酷平台上,李杰邀请不同的音乐人、乐队,制作了一档音乐直播综艺栏目,现场演唱各位音乐人的原创作品。目前节目已播出了78期,78组音乐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少数民族音乐人在帝(藏族)、塔斯肯(维吾尔族)、塔拉吉斯(裕固族)等。
去年10月,“家园计划”又正式启动。李杰将自己多年来了解的、欣赏的少数民族年轻人(18岁至28岁之间)接到北京,管吃管住,教授他们和声、乐理、乐器演奏、歌曲创作,甚至音乐制作。有的课程是李杰亲自教学,有的课程为他们请了老师。“我选的这些年轻人本身就会唱本民族的古调,也会自己民族的乐器。”学习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些年轻人能创作歌曲之前,李杰拿出自己创作的歌曲供他们演唱。
这些来到北京学习的少数民族青年都很用心,铆着劲儿想要学到真本事。“有的人一天从早到晚琴声不断。”有位彝族小伙子叫阿米甲甲,李杰觉得他是一个做音乐制作人的好苗子,就给他配了一套电脑,教他做音乐后制。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阿米甲甲兴奋得除了吃饭,连续几天都待在房间里研究制作软件如何使用。还有的年轻人与同村的朋友联系,拜托他们去村子里录下老人们会唱的旋律,然后自己重新填词、编曲。
除了练习独唱,李杰还教他们合唱,组成家园合唱团。去年11月19日,家园合唱团演唱的《行走》录音花絮在抖音平台发布,一小时点击量600万,第二天又破千万。
“当天刚好是一个周五,是我们每周一次的聚餐。网友们一留言、点赞,我的手机就会提示,一晚上我的手机就像死机了一样,一直在闪。”那一夜,李杰一宿没睡。而“家园计划”的词条,如今仅在抖音的阅读量到达1.4亿次。“原来我也担心自己的作品与短视频平台上大家喜欢的音乐不一样。但现在我发现,网友们不是只喜欢搞笑的、动感的BGM(背景音乐)。除了娱乐音乐,大家还是希望听到好听的作品的。”目前,家园合唱团已经演唱了《水上花》《笑容》《行走》等李杰的作品,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中国国家地理的视频号与东方乐文化也已达成合作,许多视频都配上了李杰和家园合唱团演唱的作品。
去年,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北上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云南省森林总队负责全天候监测这些大象的动态,同时与东方乐文化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亚洲象》音视频。除了亚洲象,李杰还为滇金丝猴、藏羚羊创作歌曲。在刚刚完成的歌曲《长臂猿》中,彝族姑娘阿朵故烈参与了演唱。
在前奏中,李杰加入了他们在云南无量山采集到的西黑冠长臂猿叫声原声。间奏部分,阿朵故烈模仿长臂猿的叫声,两个声音听起来极为相似,如果不额外说明很难分辨。这一“生物多样性系列”作品的深层意义是呼吁人们每一刻都要共同维护好这片净土,让所有逃离或消失的动植物返乡,让大家再一次共同成长。李杰说,“这也是我和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共同的希望,动物也是我们家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李杰觉得,他和这群年轻人是互相成就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写的。比如《行走》是我26年前写的作品,那时候喜欢这首歌的人远没有今天这么多。”通过家园合唱团的演唱,这些歌重新被关注,受到网友们的喜爱。有网友留言,“原来李杰老师的创作这么超前,今天我们才有拥抱大自然的迫切希望。”李杰说,现在有很多公司找到东方乐文化,希望请这群年轻人带货,但东方乐文化都谢绝了,“我们培养这些年轻人,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网红,赚取流量,而是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学习、演唱。我期待他们未来能为自己家乡代言,为他们本民族音乐与文化代言。”
很多人好奇,要养活二十多个年轻人,钱从哪来?李杰说,公司的录音棚都是开放经营的,平时他也写舞剧、舞台剧,为电影、电视剧制作音乐,用这些收入来培养这群孩子们。“谷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后来才有了毛阿敏、那英、孙楠,他们都成为华语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说不定,我们这群孩子中就有下一个天王、天后呢。”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家园计划”让少数民族“好声音”走出家乡
在北京高碑店的一栋民宅里,每周五晚都有一群少数民族青年在厨房里面忙活。各自做完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后,他们会坐在一起品尝美食、聊天、唱歌。这些年轻人中有蒙古族、彝族、藏族、彝族、侗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尼族、裕固族、壮族,他们都是音乐人李杰在全国各地采风时发现的“好声音”。李杰将他们带到北京,教他们音乐,“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培养出更多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年轻人,希望未来他们都能投身到各自民族的音乐收集、整理、再创作中去。”
采风中找到自己的音乐方向
3月中旬,音乐人、制作人李杰结束在云南楚雄、无量山等地的采风回到北京,之后开始忙着将自己一路上创作、改编的作品进录音棚录制。
说起李杰,人们最熟悉的是他创作的歌曲《红旗飘飘》。但在我国西南地区,他的歌曲《净土》流传度与《红旗飘飘》不相上下。走在丽江古城,几乎家家店铺都在播放这首歌,甚至很多纳西族人以为这首歌就是纳西族的民歌。实际上,《净土》是李杰为电视剧《木府风云》创作的主题曲,作品曾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与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如今成了一首纳西族人人会唱的歌。
1984年,19岁的李杰背着吉他来到北京,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敲开了作曲家谷建芬的家门,唱了一首流行歌。多年后谷建芬回忆:“李杰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声音不错,很亮。唱歌很热情,很投入。”于是,谷建芬同意收他为徒。
因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李杰在乐理方面基础较差,谷建芬就从乐理开始教他音乐。1988年,李杰在全国五洲杯电视歌曲大奖赛中获得流行歌曲专业组一等奖。获奖之后,他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我想知道,我能带给这个社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李杰深入云贵一代采风。无论是当地的美景、热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还是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都让他深深着迷。尤其是侗族大歌,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从1988年到1992年,他奔波在云贵各地,几乎跑遍每一个村寨。《家园》《红旗飘飘》《水上花》等代表作品,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在西南地区的采风打开了他的音乐思路,也让他找到了自己音乐创作的方向,“只有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真诚的音乐,才是打动人的,才是能够留得下的音乐。”
发现少数民族“好声音”走不出家乡
之后,李杰逐渐走向幕后,开始为很多歌手担任制作人,并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东方乐文化。“传播东方的音乐与文化”,这就是李杰的想法。什么样的音乐能够代表中国的音乐呢?李杰举了一个例子,最近他在国内的音乐平台见到一张纳西族的音乐专辑,却是一家国外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国内有那么多家音乐公司,但大家都在追逐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说唱、电子乐。不是说这些音乐不好,而是我们的音乐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在学习国外音乐形式的同时,更要认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说起少数民族音乐,大众比较了解的是蒙古族长调、新疆木卡姆,对纳西族音乐则完全不了解。其实,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都非常迷人,都代表着中国的音乐。”
那几年,在云南、四川、贵州采风过程中,李杰遇到过很多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但他们没有机会学习音乐,甚至早早离开学校,打工赚钱养家。“他们惟一能从事的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就是在家附近的古镇酒吧里唱歌。酒吧里只能唱流行歌曲,或是短视频平台上正红的‘口水歌’。”想到那些古村老人们口中的山歌不再有年轻人愿意学,李杰心里很难过。
李杰曾担任彝族歌会的评委,它是一个彝族版的“中国好声音”,每年举行一次,是彝族同胞非常重视的比赛,选出来的选手在彝族地区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通过和这些获奖者们的长期联系,李杰发现,“比赛结束后,很多他们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因为版权的限制就不能再唱了,他们自己又不会写歌,于是很多人很难继续从事音乐相关工作。”
种种见闻与经历,使李杰越来越希望能尽己所能,帮助有天赋、有梦想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在我学习音乐之前,我在市场卖过菜,靠织袜子贴补家用。是音乐改变了我的人生,是谷老师对我的教育,让我从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成为一名音乐工作者。现在,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同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
“家园计划”授之以渔
从2020年起,在优酷平台上,李杰邀请不同的音乐人、乐队,制作了一档音乐直播综艺栏目,现场演唱各位音乐人的原创作品。目前节目已播出了78期,78组音乐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少数民族音乐人在帝(藏族)、塔斯肯(维吾尔族)、塔拉吉斯(裕固族)等。
去年10月,“家园计划”又正式启动。李杰将自己多年来了解的、欣赏的少数民族年轻人(18岁至28岁之间)接到北京,管吃管住,教授他们和声、乐理、乐器演奏、歌曲创作,甚至音乐制作。有的课程是李杰亲自教学,有的课程为他们请了老师。“我选的这些年轻人本身就会唱本民族的古调,也会自己民族的乐器。”学习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些年轻人能创作歌曲之前,李杰拿出自己创作的歌曲供他们演唱。
这些来到北京学习的少数民族青年都很用心,铆着劲儿想要学到真本事。“有的人一天从早到晚琴声不断。”有位彝族小伙子叫阿米甲甲,李杰觉得他是一个做音乐制作人的好苗子,就给他配了一套电脑,教他做音乐后制。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阿米甲甲兴奋得除了吃饭,连续几天都待在房间里研究制作软件如何使用。还有的年轻人与同村的朋友联系,拜托他们去村子里录下老人们会唱的旋律,然后自己重新填词、编曲。
除了练习独唱,李杰还教他们合唱,组成家园合唱团。去年11月19日,家园合唱团演唱的《行走》录音花絮在抖音平台发布,一小时点击量600万,第二天又破千万。
“当天刚好是一个周五,是我们每周一次的聚餐。网友们一留言、点赞,我的手机就会提示,一晚上我的手机就像死机了一样,一直在闪。”那一夜,李杰一宿没睡。而“家园计划”的词条,如今仅在抖音的阅读量到达1.4亿次。“原来我也担心自己的作品与短视频平台上大家喜欢的音乐不一样。但现在我发现,网友们不是只喜欢搞笑的、动感的BGM(背景音乐)。除了娱乐音乐,大家还是希望听到好听的作品的。”目前,家园合唱团已经演唱了《水上花》《笑容》《行走》等李杰的作品,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中国国家地理的视频号与东方乐文化也已达成合作,许多视频都配上了李杰和家园合唱团演唱的作品。
希望他们为本民族文化代言
去年,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北上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云南省森林总队负责全天候监测这些大象的动态,同时与东方乐文化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亚洲象》音视频。除了亚洲象,李杰还为滇金丝猴、藏羚羊创作歌曲。在刚刚完成的歌曲《长臂猿》中,彝族姑娘阿朵故烈参与了演唱。
在前奏中,李杰加入了他们在云南无量山采集到的西黑冠长臂猿叫声原声。间奏部分,阿朵故烈模仿长臂猿的叫声,两个声音听起来极为相似,如果不额外说明很难分辨。这一“生物多样性系列”作品的深层意义是呼吁人们每一刻都要共同维护好这片净土,让所有逃离或消失的动植物返乡,让大家再一次共同成长。李杰说,“这也是我和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共同的希望,动物也是我们家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李杰觉得,他和这群年轻人是互相成就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写的。比如《行走》是我26年前写的作品,那时候喜欢这首歌的人远没有今天这么多。”通过家园合唱团的演唱,这些歌重新被关注,受到网友们的喜爱。有网友留言,“原来李杰老师的创作这么超前,今天我们才有拥抱大自然的迫切希望。”李杰说,现在有很多公司找到东方乐文化,希望请这群年轻人带货,但东方乐文化都谢绝了,“我们培养这些年轻人,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网红,赚取流量,而是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学习、演唱。我期待他们未来能为自己家乡代言,为他们本民族音乐与文化代言。”
很多人好奇,要养活二十多个年轻人,钱从哪来?李杰说,公司的录音棚都是开放经营的,平时他也写舞剧、舞台剧,为电影、电视剧制作音乐,用这些收入来培养这群孩子们。“谷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后来才有了毛阿敏、那英、孙楠,他们都成为华语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说不定,我们这群孩子中就有下一个天王、天后呢。”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