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之乡:穿越千年的城市名片

由桑白于2022-04-20整理

中国二胡之乡:穿越千年的城市名片

即将来到的5月,是制琴的最佳季节。这几天,卜广军正忙着筹备制作材料、和购琴的演奏者沟通。作为江南二胡第一坊——古月琴坊的当家人,他也是梅村二胡制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据介绍,各个季节不同的温度、湿度,都影响二胡成品的音质。5月和10月,是最容易出产上等二胡的两个月。

中国二胡之乡:穿越千年的城市名片

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无锡与二胡的缘分,源远流长。20世纪以来中国最著名的“二胡三杰”,华彦钧、刘天华、吕文成之中无锡独占两席,一首《二泉映月》更是感动了一个时代的人。名曲自然少不了名琴,梅村出产的二胡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梅村被誉为“中国二胡之乡”,其二胡制作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965年。那一年,梅村民族乐器厂创办。彼时,无锡第一批二胡制作大师万其兴、陆林生自苏州学成归来,各方合力,正式拉开了梅村二胡制作的序幕。

1997年,卜广军正式跟着岳父万其兴学习制琴,至今已有20多年了。二胡结构看似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等组成,但制作工艺却有200多道,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选料是制琴的第一步,觅来明清时期的老红木或者紫檀木,每一块都要敲“板”闻声,这种木料的水分和油脂经过长年累月挥发,共鸣发声的效果也更好。蒙皮用的蛇皮,也是二胡制作关键原料,花纹、厚度都会影响一把琴的音色。精品蛇皮“万里挑一”,五六米长的蛇皮上也就能选出一两块上品。在学习之初,卜广军最常干的事就是铲蛇皮,这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要把蛇肉与蛇皮完全分离,锉刀的角度和力度十分重要,稍有不慎,蛇皮破裂就前功尽弃,每天处理个三四十张是常有的事。

走进古月琴坊,便能听见“吱吱呀呀”制琴的声音,工坊的工艺师有二三十人,他们对于自己的工序都了如指掌,制作时不见忙碌,反倒有些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国二胡主要分为苏式、沪式和京式琴三大类,无锡出产的二胡都是苏式二胡。工细、工慢是“手工制作”的特性,每年古月琴坊也就出产5000多把琴,这些二胡在满足国内市场之余,还会发往新加坡、日本等地。

中国二胡之乡:穿越千年的城市名片

每把二胡都独一无二

在卜广军看来,每个演奏者都有自身特点和喜好,传统二胡演奏家喜欢传统的二胡音色,但随着更多青年演奏家的涌现、二胡曲目编排加入现代元素、演奏技巧的更加多元化,二胡的制作也自然而然改变。如今,卜广军制作的二胡既有苏派的柔美韵味又有京派的刚劲有力,在演绎传统内容的基础上也可以很好地展现现代风格。这种坚守传统上的创新,也受到新生代演奏家们和音乐学院学生的追捧。

卜广军一年也就做100多把琴,要想让他出手,至少演奏者拉出来的曲子能过他这关。根据演奏者所拉曲目的类型和习惯,他会调整琴筒的材料,蛇皮的厚薄以及松紧。二胡制作完成并非意味着工艺师的使命就完成了,调音是一把琴最后的整形。有时候,一把琴需要调试好几天才能得到满意的音色,成为为演奏者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利器。

与很多非遗不同,梅村的二胡艺术一直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每年二胡出产量在稳步提升。目前,梅村二胡的作坊数量已经达到了20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家庭作坊。古月琴坊到了卜广军这里是第二代,他打算把女婿培养作为第三代传承人。薪火相传之下,梅村已成为二胡产业重镇,拥有全国首个二胡专题文化园,被誉为“中国二胡之乡”,成为无锡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