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的葫芦笙

由长乐于2022-02-21整理

葫芦笙,是彝、拉祜、佤、傈僳、哈尼、黎、纳西、怒、普米、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葫芦的构造和笙大致相同,由笙斗和笙管组成。因笙斗用空葫芦制作而得名。

各族的葫芦笙

彝族

彝族的葫芦笙流传地域广阔,多为五管或六管,有的地区还采用木制或铜制笙斗,笙斗到吹 口一般长25厘米左右。在四川省凉山州常见的为八管葫芦笙,使用竹簧,在葫芦柄处连接一 个较粗的竹管为吹口。云南省楚雄州的低音葫芦笙,第一管高79.5厘米、内 径1 .3厘米,第二管高64厘米、内径1.2厘米,第三管高55.5厘米、内径1.1厘米,第四管高 48厘米、内径 1.1厘米,第五管高41厘米、内径1厘米,葫芦长31.5厘米、高5.5厘米,葫芦把加吹管长 23厘米, 吹口内径0.9厘米,按音孔直径0.5厘米。尤为独特的是:在低音笙管的上端还横置一个短 而粗的竹筒为共鸣器,可使音色更加圆润、明亮。云南省保山地区中音葫芦笙,第一管高39 .5厘米、内径1.3厘米,第二管高33.5厘米、内径1.5厘米,第三管高29.3厘米、内径1 .3厘米,第 四管高24.5厘米、内径1.3厘米,第五管高21厘米、内径1.5厘米,葫芦长10厘米,吹管 长24厘米。

拉祜族

拉祜族的葫芦笙,流行于云南省澜沧江两岸的拉祜山寨,多为五管,笙管用野青竹 或泡竹制作,其中高音葫芦笙,第一至第五管分别高15.5厘米、15厘米、10.5厘米、10. 5厘米、9厘米,葫 芦柄长8厘米,吹管长25厘米,簧片用金竹削成,笙管以蜂蜡粘封,与大凉山彝族葫芦笙相同。在西盟、澜沧一带,还有一种更小的高音葫芦笙,通高不到15厘米,外出访友或上山劳 动时常放入衣袋中携带。拉祜低音葫芦笙,笙管最高者达90厘米、内径1.1厘米,按音孔至 底孔相距10厘米。乐曲有《出门调》、《丰收舞》等。

佤族

佤族的葫芦笙,流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及其邻近地区,有五根笙管,镶竹制簧片,在葫芦 的柄端接有细长的吹管。在西盟的葫芦笙中,有一种在最高的一根笙管上套着对接的两个葫芦作为共鸣器,每个葫芦上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既能增大音量,外形又十分美观。常用于舞蹈伴奏。乐曲有《过年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