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由向日葵于2022-03-29整理

一起守“沪”的日子里,民族音乐不会缺席。

为丰富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上海民族乐团精选了7台演出,于3月28日-4月5日每天19:30,通过上海民族乐团的B站官方账号、微信视频号播出

节目单里,既有上海民族乐团“王牌节目”《海上生民乐》的欧洲巡演版,也有在故宫博物院特别支持下打造的民族交响史诗《紫禁城》,更有深受年轻学子欢迎的民乐小清新《栀子花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生民乐》也将在澎湃新闻“上直播”频道播出。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节目介绍】

《民族室内乐集锦》

中华民族大家庭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民族之间的差异造就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音乐会将通过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的演绎,让大家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融合的魅力。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共饮江河水·同聚中华情》

音乐会选取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青海、贵州等地的音乐元素进行采风创作,采用多媒体的舞台形式呈现,雪域云端的净土天籁、彩云之南的绿雾金风、大漠丝路的灿烂云霞,将一一尽现耳畔眼前。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海上生民乐》

《海上生民乐》曾在欧洲四国八城巡演,掀起海派民乐旋风,票房一路飘红,直至一票难求,更有15万观众在线为演出实况直播打call。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六座城市,《海上生民乐》也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听众的共鸣和喜爱。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紫禁城》

在故宫博物院特别支持下,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活动之一,《紫禁城》2020年12月在上海首演。《紫禁城》的主创团队均为“90后”。他们从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出发,用民族音乐为600岁的紫禁城献上了特别的贺礼,不仅乐声悦耳动人,舞美设计也美轮美奂。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栀子花开了》

《栀子花开了》展现了民族音乐青春和时尚的一面,通过“邂逅-相恋-离别-花开”四个篇章,演绎了一段属于青春的动人故事。音乐会曾受邀在多所高校巡演,深受年轻学子的喜爱。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英雄》

从上古神话到当代英雄,音乐会围绕“英雄”这一主题,引领观众回归民族文化源头,唤醒文化血脉中亘古不变的华夏英雄精神,向所有为家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致以敬意。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

《共同家园》

音乐会创新性地将海派民乐与五大洲多种代表性音乐有机融合。中国民族乐器张开怀抱,与南亚塔布拉鼓、爱尔兰锡笛、西班牙吉他、俄罗斯三角琴、非洲鼓等世界民族乐器激情对话。

守“沪”的日子里,民乐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