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由天井于2022-03-14整理

南坪弹唱是流传在九寨沟(原南坪县)区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弹唱艺术。它最早流行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在清朝雍正、嘉庆年间由陕西、甘肃移民带入九寨沟县。由于九寨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两百年来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坪弹唱艺术,广泛流传于九寨沟县。并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坪琵琶与南坪弹唱骨肉相连,南坪琵琶的制作堪称是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活化石。

南坪琵琶形制古朴,与敦煌壁画《飞天舞》中的琵琶十分相似。《隋书·音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箜篌,并出自西城,非华夏旧器。”琵琶出自波斯,盛行于南北朝,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如果说常见的琵琶是主流,那南坪琵琶就是主流外的一个分支。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说:“琵琶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于此可知,早期的琵琶都是横抱而弹,而南坪琵琶至今保留着这种千年古老的弹奏方式。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刘玉平,今年63岁,是九寨沟县南坪镇和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同时也是南坪琵琶制作第七代传人。“南坪琵琶是南坪弹唱中最重要的伴奏乐器,没有南坪琵琶也就没有南坪弹唱的灵魂。”刘玉平说。

刘玉平介绍说,南坪琵琶看似柳叶琴,其实是依女人的形体加工而成。南坪琵琶顶端弧形设计象征着女人的发髻;钻孔弦轴是插入发簪的意思;品,象征女人旗袍的七颗盘扣;弦座象征着肚脐,而两个对称的音孔则象征着女性的乳房。所以南坪琵琶整体看起来十分柔美,不会显得笨拙。他说:“正是因为南坪琵琶象征着女人,所以不论是弹奏还是制作琵琶,都要以尊重女性的态度来对待。”

南坪琵琶被九寨沟人赋予了灵动的艺术气息,它的造型更是被寄予了美好的生活愿望。每一把南坪琵琶都是一个温柔豁达的女子,承载着优雅、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一切,都来自琵琶制作人通透的心、灵巧的手。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南坪琵琶用料一般为椴木、核桃木、楸木、鹅掌木等。制作长度一般长93厘米,宽23厘米,这样的用料与长度决定了南坪琵琶的小巧便携,更加易于弹奏。而三弦七品的设计则决定了南坪琵琶不需要太宽的音域,能够满足唱腔调整和曲调变化就可以了。所以,简朴自然是南坪琵琶最主要的风格,弹奏起来也就更加轻松活泼。

“琵琶越长,声音越是低沉浑厚;琵琶越短,声音越是尖细清脆。不论长短,音色必须干净。”刘玉平说道。在九寨沟当地会制作南坪琵琶的人不少,但能保证做出来的每一把音色都干净、形体优美的却并不多,而刘玉平无疑是南坪琵琶制作人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艺得益于家传绝技的延续,更是得益于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墨墨出艺,刀刀精细”,这是当年刘玉平的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制作琵琶每弹一条墨线都要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每下一刀都要做到精准细致。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琵琶、对待琵琶手艺,才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琵琶。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聪明伶俐的刘玉平很早就学会了琵琶制作,然而年轻的他更希望出去闯一番自己的天地。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琵琶制作出来只能换点粮食,而不能变成现钱补贴家用。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惜外面的世界也有太多想不到的无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刘玉平所有的梦想变成了空谈。车祸留下的伤痛让他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要想改变生活的冏况,只能靠自己。但要走一条怎样的路才能让一家人有一个安定稳妥的生活,他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都说天生一人必有一路,这话一点也不假。九寨沟人喜欢南坪弹唱,婚丧嫁娶要弹要唱,修房造屋要唱要弹,总之,一有机会聚在一起,总要弹唱一番。闲居在家,且能弹会唱的刘玉平时常会被朋友请去弹唱闲玩,遇到这样的机会,刘玉平也是乐于前往,可惜的是,每次出去他都只能借用别人的琵琶。

虽说自己家就是制作南坪琵琶的专业人家,但父亲当年做好的琵琶早就换成了粮食,填进了一家人的肚子。墙上挂着的唯一一把琵琶还缺三根簪子,根本不能算是成品。他想过自己加工完成这把老琵琶,但一想到自己多年都没摸过那些工具,他马上又打了退堂鼓。于是他想到请其他琵琶制作师父帮他完成制作,可惜别人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完成那把老旧的琵琶。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一气之下,刘玉平拿起了父亲制作琵琶的工具,用麻柳木做了一把崭新的琵琶。

当他带着这把琵琶出去弹唱的时候,一起弹唱的朋友都惊呆了,他们一致认为这把琵琶不论外形跟音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过了一段时间,有朋友带着一个人来到他的家中,开口就是要买他的那把琵琶。想到自己反正会做,家里也正缺钱用,就痛快地卖掉了。

紧接着他又做出了第二把,第三把……这些新做成的琵琶最后的命运也跟第一把一样——被别人看中而买走。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制作琵琶也是可以养家糊口的。

九寨沟乡土艺人手工制作琵琶 传承非遗传统文化

南坪弹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给刘玉平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他说:“个人能力再大也要依靠好的政策,没有好政策作为平台,南坪琵琶还是平常人家消遣的闲物。”据他介绍,好几个大专院校都在他那里定制了数量不等的南坪琵琶,有的是为了演出,有的是为了展览,还有的是为了研究。更有甚者,针对南坪琵琶的历史与制作,还有学校专门邀请他去讲课。

从30年前第一把琵琶卖出到现在,刘玉平已经制作了两千余把南坪琵琶,这些琵琶不只走进了九寨沟当地人家,还走向了全国各地,而“刘玉平”这个名字也成了南坪琵琶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思想开明的他,不单将南坪琵琶这门家传绝技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还传给了前来学手艺的其他年轻人,他说:“再好的手艺也要有人来做才叫手艺,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只要他肯学,我就愿意教。我做的是家传艺,但我更希望南坪琵琶制作最好成为四川艺、中国艺,如果可以,能够成为世界艺那就更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