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西海岸新区的“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暨“小品进社区”优秀节目巡演走进法家园社区,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的演员们为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近期,西海岸新区有多支民间剧团忙着公益巡演,而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就是其中的“明星剧团”,剧团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演出戏剧以茂腔为主,团长陈金光领衔演奏京胡。这个剧团虽说是业余剧团,可老人们吹拉弹唱样样强。陈金光骄傲地说,我们剧团年年都被组委会评为“小戏小品展演一级剧团”!
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法家园社区,只见舞台已经搭建完毕,此舞台非彼舞台,这是剧团在卡车后车厢上用木板和红地毯搭建的简易舞台。舞台旁边的蓝色棚子里剧团乐队的老人们已经支好了谱架,摆好了谱子,这些谱子都是陈金光亲笔所写,写谱的纸张微微泛黄,因为常常翻看,边角已经卷翘。
“不管是比赛还是演出,我们乐队成员缺一不可。拉京二胡的薛德高和弹扬琴的薛举明都是70多岁的老大哥了。”67岁的打板鼓的赵德喜说。下午2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歌曲、秧歌热场之后,重头戏茂腔开演。几位“茂腔角儿”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曲音婉转,引得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欣赏,慢慢地,观众越来越多。唱到高潮时,不少观众哈哈大笑。村民刘贵山说,“他们唱得真好,我平常就爱用手机听茂腔,他们唱的曲儿我都能听懂。”从王台镇倒换了两趟公交车的陆老太专门赶来看演出,她说,“陈金光老师带领的剧团棒棒的,他们是自费建团,每年义务演出都有好多场。”陈金光告诉记者,他们置办剧团的“家伙什儿”总共花费11万元,都是自掏腰包。
演出持续了90分钟,剧团乐队的老人们一刻也没有休息。演出结束,老人们的脸上毫无疲态。他们告诉记者,“国庆假期,我们在大村镇演出时一天演三场,今天这场演出前还休息了几天,不累。”此时已是下午4点了,两个小时后,剧团还有一场演出。10月中旬的青岛凉风习习,演员们换下单薄的演出服,穿上厚实的外套。陈金光和其他乐队成员收拾好自己的“家伙什儿”,准备奔赴下一个舞台。
剧团演出的节目中《脱贫之后》和《情系养老院》两部茂腔小戏特别受欢迎,让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黝黑的脸庞因为大笑爬满了褶子。陈金光告诉记者,这些小戏的剧本都是文化局给的,而他负责给这些剧本进行编曲。66岁的陈金光音乐“功夫”了得。柳霞老师挑了挑眉说,“陈老师可是个音乐奇才”,听音谱曲就是陈金光的“特技”。
据了解,陈金光和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小时候,父亲就教他吹笛子、拉二胡,上了高中,他又学会了月琴、三弦。1975年高中毕业后,陈金光去了公社宣传队,“那个时候都是唱样板戏”。后来,他入伍当了文艺兵。1980年,陈金光当兵归来进了镇政府工作。上世纪80年代,胶州剧团来黄岛演古装戏、唱茂腔,这便是他与茂腔的初识。“那些年,我得空就听录音带,听着就能把谱子写出来,再根据谱子学唱茂腔。”掌握了茂腔的旋律之后,单凭听,陈金光就能判断这个人的唱腔是否正确。而茂腔的领衔乐器就是京胡,加上自己本来就有二胡的基础,他又开始根据书本自学京胡。幸运的是,当时的陈金光受到了专业人士的指点。“从德州过来的专业京胡老师邓东升,那是很厉害的。”有两年的时间,陈金光都是通过现场看邓东升拉京胡,来改进自己的指法,让自己从“野路子”走上了“正道”。
说着,陈金光打开一个橱柜,记者看到里面有厚厚一摞手抄乐谱。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听着录音带、看着碟片写下来的。“以前我都是自己手抄,现在眼睛不行了,就自己打个初稿,让别人抄。”
柳霞告诉记者,剧团演出的曲子都是陈金光编曲后把录音发到群里,他自己先演唱一遍,其他人再跟唱,京胡演奏也是如此。
谈及创立剧团,陈金光说,“过程可谓是十分曲折。”上世纪80年代,在镇政府干统计和会计期间,陈金光自学了工民建专业,此后,便改行干了建筑。再后来,他又去了工程监理公司干了八九年。50多岁时,陈金光开始考虑退休,重操演出之业。之后的十多年间,他一直帮着朋友们带不同的剧团,后来自己组织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现在的剧团。
最终,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在2019年正式成立,现在剧团共有22名成员,这帮老年人都多才多艺,光乐队的传统乐器就有京胡、京二胡、大提琴、三弦、大阮、月琴、扬琴、板鼓和电子鼓。
陈金光说,每年7月份左右全区40个剧团都会进行统一展演,由组委会进行评选,今年被评为“一级剧团”的只有10个左右,他们剧团就是其中之一。“区文旅局组织的‘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暨‘小品进社区’节目巡演持续进行了17届,我带着不同的剧团也参与巡演17年了,从来没断过。”像这样的巡演,每年都会举行40多场,分布在不同的社区。此外,陈金光还会主动联系附近的社区进行义演。从成立至今,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参与的公益演出已有一百多场。
这些志同道合的老年人也获得过许多荣誉。比如这两年在小戏小品优秀剧目调演中,他们获得过“优秀演出奖”,陈金光和柳霞曾分别荣获“最佳伴奏员奖”和“最佳演员奖”。
记者来到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的驻扎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张戈庄村,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简陋的集装箱,这就是剧团的“栖身之所”,虽说简陋,但是屋里头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陈金光告诉记者,这里平日里还会有一群爱好京剧的票友来切磋,周末和寒暑假也会有些学生到这来跟着他学习京胡。
在这间集装箱里,白色铁皮上的黑色笔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张白色铁皮就是陈金光的“黑板”,而旁边的几个塑料板凳就是学生们的“学艺之处”。陈金光说,跟着他学京胡的,有些家住得很远,打车过来都要40多元钱,也有住得近的,“邻居家的一个小孩,闻声过来看我拉京胡,后来也跟着我学,还有朋友们的孩子,我能要他们钱吗?”授课却不收钱,家长们过意不去,就给他送点茶叶和酒以示感谢。“我有时也用不上这些东西,都浪费了”,后来他便改为收费现在为60元/课,但他的一节课为两个小时,却只收一个小时的费用。
“我的学生们,现在都有大学毕业的了。”陈金光告诉记者,他也算是“桃李满天下”,“有一名上高二的、两名上初三的学生,都获得了全国少年京胡比赛银奖。”
陈金光和柳霞都有意将京胡和茂腔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两人曾在张戈庄小学教学生拉京胡、唱茂腔。柳霞告诉记者,她的住处距离张戈庄小学有20公里左右,每次过来教课坐公交要两小时左右,她就这样不辞辛劳地教了五六年。
传承不只在言语之中,陈金光一行人躬身力行,要让茂腔和京胡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唱茂腔、拉京胡 “70岁剧团”三年公益巡演百余场
10月13日下午,西海岸新区的“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暨“小品进社区”优秀节目巡演走进法家园社区,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的演员们为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近期,西海岸新区有多支民间剧团忙着公益巡演,而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就是其中的“明星剧团”,剧团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演出戏剧以茂腔为主,团长陈金光领衔演奏京胡。这个剧团虽说是业余剧团,可老人们吹拉弹唱样样强。陈金光骄傲地说,我们剧团年年都被组委会评为“小戏小品展演一级剧团”!
唱茂腔、拉京胡……
村民被逗得哈哈笑
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法家园社区,只见舞台已经搭建完毕,此舞台非彼舞台,这是剧团在卡车后车厢上用木板和红地毯搭建的简易舞台。舞台旁边的蓝色棚子里剧团乐队的老人们已经支好了谱架,摆好了谱子,这些谱子都是陈金光亲笔所写,写谱的纸张微微泛黄,因为常常翻看,边角已经卷翘。
“不管是比赛还是演出,我们乐队成员缺一不可。拉京二胡的薛德高和弹扬琴的薛举明都是70多岁的老大哥了。”67岁的打板鼓的赵德喜说。下午2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歌曲、秧歌热场之后,重头戏茂腔开演。几位“茂腔角儿”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曲音婉转,引得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欣赏,慢慢地,观众越来越多。唱到高潮时,不少观众哈哈大笑。村民刘贵山说,“他们唱得真好,我平常就爱用手机听茂腔,他们唱的曲儿我都能听懂。”从王台镇倒换了两趟公交车的陆老太专门赶来看演出,她说,“陈金光老师带领的剧团棒棒的,他们是自费建团,每年义务演出都有好多场。”陈金光告诉记者,他们置办剧团的“家伙什儿”总共花费11万元,都是自掏腰包。
演出持续了90分钟,剧团乐队的老人们一刻也没有休息。演出结束,老人们的脸上毫无疲态。他们告诉记者,“国庆假期,我们在大村镇演出时一天演三场,今天这场演出前还休息了几天,不累。”此时已是下午4点了,两个小时后,剧团还有一场演出。10月中旬的青岛凉风习习,演员们换下单薄的演出服,穿上厚实的外套。陈金光和其他乐队成员收拾好自己的“家伙什儿”,准备奔赴下一个舞台。
团长听音谱曲
音乐“功夫”十分了得
剧团演出的节目中《脱贫之后》和《情系养老院》两部茂腔小戏特别受欢迎,让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黝黑的脸庞因为大笑爬满了褶子。陈金光告诉记者,这些小戏的剧本都是文化局给的,而他负责给这些剧本进行编曲。66岁的陈金光音乐“功夫”了得。柳霞老师挑了挑眉说,“陈老师可是个音乐奇才”,听音谱曲就是陈金光的“特技”。
据了解,陈金光和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小时候,父亲就教他吹笛子、拉二胡,上了高中,他又学会了月琴、三弦。1975年高中毕业后,陈金光去了公社宣传队,“那个时候都是唱样板戏”。后来,他入伍当了文艺兵。1980年,陈金光当兵归来进了镇政府工作。上世纪80年代,胶州剧团来黄岛演古装戏、唱茂腔,这便是他与茂腔的初识。“那些年,我得空就听录音带,听着就能把谱子写出来,再根据谱子学唱茂腔。”掌握了茂腔的旋律之后,单凭听,陈金光就能判断这个人的唱腔是否正确。而茂腔的领衔乐器就是京胡,加上自己本来就有二胡的基础,他又开始根据书本自学京胡。幸运的是,当时的陈金光受到了专业人士的指点。“从德州过来的专业京胡老师邓东升,那是很厉害的。”有两年的时间,陈金光都是通过现场看邓东升拉京胡,来改进自己的指法,让自己从“野路子”走上了“正道”。
说着,陈金光打开一个橱柜,记者看到里面有厚厚一摞手抄乐谱。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听着录音带、看着碟片写下来的。“以前我都是自己手抄,现在眼睛不行了,就自己打个初稿,让别人抄。”
柳霞告诉记者,剧团演出的曲子都是陈金光编曲后把录音发到群里,他自己先演唱一遍,其他人再跟唱,京胡演奏也是如此。
团员多才多艺
“一级剧团”屡获奖
谈及创立剧团,陈金光说,“过程可谓是十分曲折。”上世纪80年代,在镇政府干统计和会计期间,陈金光自学了工民建专业,此后,便改行干了建筑。再后来,他又去了工程监理公司干了八九年。50多岁时,陈金光开始考虑退休,重操演出之业。之后的十多年间,他一直帮着朋友们带不同的剧团,后来自己组织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现在的剧团。
最终,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在2019年正式成立,现在剧团共有22名成员,这帮老年人都多才多艺,光乐队的传统乐器就有京胡、京二胡、大提琴、三弦、大阮、月琴、扬琴、板鼓和电子鼓。
陈金光说,每年7月份左右全区40个剧团都会进行统一展演,由组委会进行评选,今年被评为“一级剧团”的只有10个左右,他们剧团就是其中之一。“区文旅局组织的‘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暨‘小品进社区’节目巡演持续进行了17届,我带着不同的剧团也参与巡演17年了,从来没断过。”像这样的巡演,每年都会举行40多场,分布在不同的社区。此外,陈金光还会主动联系附近的社区进行义演。从成立至今,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参与的公益演出已有一百多场。
这些志同道合的老年人也获得过许多荣誉。比如这两年在小戏小品优秀剧目调演中,他们获得过“优秀演出奖”,陈金光和柳霞曾分别荣获“最佳伴奏员奖”和“最佳演员奖”。
桃李满天下
希望传承茂腔和京胡
记者来到幸福小镇艺术中心剧团的驻扎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张戈庄村,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简陋的集装箱,这就是剧团的“栖身之所”,虽说简陋,但是屋里头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陈金光告诉记者,这里平日里还会有一群爱好京剧的票友来切磋,周末和寒暑假也会有些学生到这来跟着他学习京胡。
在这间集装箱里,白色铁皮上的黑色笔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张白色铁皮就是陈金光的“黑板”,而旁边的几个塑料板凳就是学生们的“学艺之处”。陈金光说,跟着他学京胡的,有些家住得很远,打车过来都要40多元钱,也有住得近的,“邻居家的一个小孩,闻声过来看我拉京胡,后来也跟着我学,还有朋友们的孩子,我能要他们钱吗?”授课却不收钱,家长们过意不去,就给他送点茶叶和酒以示感谢。“我有时也用不上这些东西,都浪费了”,后来他便改为收费现在为60元/课,但他的一节课为两个小时,却只收一个小时的费用。
“我的学生们,现在都有大学毕业的了。”陈金光告诉记者,他也算是“桃李满天下”,“有一名上高二的、两名上初三的学生,都获得了全国少年京胡比赛银奖。”
陈金光和柳霞都有意将京胡和茂腔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两人曾在张戈庄小学教学生拉京胡、唱茂腔。柳霞告诉记者,她的住处距离张戈庄小学有20公里左右,每次过来教课坐公交要两小时左右,她就这样不辞辛劳地教了五六年。
传承不只在言语之中,陈金光一行人躬身力行,要让茂腔和京胡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