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9时,星海音乐学院“周文中讲坛”第五期邀请琵琶演奏家、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吴蛮为嘉宾,讲座主题是《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讲座由周文中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梁雷主持,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与线上近300位听众一同聆听参与。
蔡乔中首先开场致辞并向吴蛮颁发了“周文中讲坛学者”荣誉证书。蔡院长认为,“丝路乐团”创始人之一吴蛮与马友友发起的丝路计划艺术创作项目,是非常具有世界眼光和文化前瞻性的。此后,梁雷也表达了与吴蛮三十年的珍贵友谊,在他眼中,吴蛮这位具有极高票房价值的明星演奏家,其台上台下、镜头前后始终如一得自如与自在,她是一位有个人使命感和艺术信仰的艺术家,其演奏柔美中有果断,温情中有从容。
本次讲座,吴蛮以丰富的音响和图片资料讲述了20年来丝路乐团的发展史、音乐理念与音乐成就。讲座从1998年丝路乐团创建宗旨开启,当马友友与音乐家和学者们提出“如果我们都是陌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由此开始了最初三年的丝路音乐计划,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乐团所秉持的理念可见2002年乐团发行的第一张专辑《陌路相逢》(When Strangers Meet)和2016年丝路乐团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吴蛮讲述了2000年在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上,丝路乐团的世界各国音乐家在户外演出的见闻与精彩体验。2001年美国“911事件”震惊了乐团所有成员,许多音乐家来自离战争很近的中亚地区。音乐家们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演奏音乐,我们也是文化使者,我们因差异走到一起。差异才是世界的财富,而不是强调我们要一样。”由此乐团找到了新使命——促进跨文化理解。
此后,丝路乐团离开传统演出场所,更接近大众和多元化,走进博物馆和史密森尼民俗节(2002年),与交响乐团、艺术院校、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丝路乐团开始在舞台内外寻找自己的声音,最终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文化推动项目。例如丝路乐团2015年启动全球音乐家训练营(GMW),在政府资助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免费学习和体验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多样音乐文化。吴蛮还谈到乐团的新任艺术总监为格莱美奖获得者里亚农·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她的新音乐理念是致力于为不足(贫困地区)社区服务。乐团最新项目是探索美国丝绸之路音乐,挖掘美国从东到西铁路路线建造过程中,华人、黑人、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为美国和世界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与文化影响力。
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音乐家、学生和乐迷参与其中。讲座内容涉及吴蛮在其文章《无界——从演绎谈陈怡的两首当代琵琶音乐表述》中提到“未来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跨文化合作时,中国乐器的身份和价值等问题。关于“未来传统”问题,吴蛮以伊朗音乐家凯安·卡勒荷(kayhan kalhot)创作的弦乐曲《沉默之都》(the silent city)为例,从音乐听觉角度作解释,她认为当陌生的文化相遇时,音乐家应当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未来传统”。梁雷认为传统是不断被创造的,包括演奏和学术研究,传统中充满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的创造性。在有关音乐跨文化交流的诸多问题中,吴蛮说道:“有时我们理解的民族音乐实际是一种世界音乐观念,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时,应将其置于世界范围中理解。例如在研究琵琶时,不能限于琵琶本身,与之相关乐器都需研究,应了解都塔尔、印度西塔尔、日本琵琶等乐器。”吴蛮以自身经历讲述在学习世界各国音乐过程中,在比较中发现中国音乐的价值和特点所在。对于琵琶演奏,吴蛮强调个人需要有扎实的传统音乐基本功,否则,面对各国音乐家深厚的传统语汇时,可能会面临琵琶音乐“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关于丝路乐团合奏方式,吴蛮举例,与伊朗音乐家合奏时,乐团成员会先跟随伊朗音乐家演奏木卡姆音阶。音乐家需要有敏锐的耳朵,记忆各类节奏、旋律和音阶。吴蛮认为未来演奏家需要同时具备演奏和创作能力。她讲到与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合作《猎户座》(Orion)的经历,她得到的乐谱只有音符,作曲家说:“我现在把谱子交给你,你把它变成琵琶的声音。”
在本次讲座中,吴蛮这位游走于世界的跨文化演奏家与音乐创作者,从世界音乐角度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提出新理解和新思路,她还对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有着深刻思考与体验,在促进世界音乐文化平等与包容上做出不懈努力。讲座引发观众的热烈探讨,对此,梁雷表示:“引起自由而严肃的学术对话是我们举办‘周文中讲坛’的初衷。”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星海音乐学院“周文中讲坛”第五期讲座
4月22日上午9时,星海音乐学院“周文中讲坛”第五期邀请琵琶演奏家、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吴蛮为嘉宾,讲座主题是《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讲座由周文中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梁雷主持,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与线上近300位听众一同聆听参与。
蔡乔中首先开场致辞并向吴蛮颁发了“周文中讲坛学者”荣誉证书。蔡院长认为,“丝路乐团”创始人之一吴蛮与马友友发起的丝路计划艺术创作项目,是非常具有世界眼光和文化前瞻性的。此后,梁雷也表达了与吴蛮三十年的珍贵友谊,在他眼中,吴蛮这位具有极高票房价值的明星演奏家,其台上台下、镜头前后始终如一得自如与自在,她是一位有个人使命感和艺术信仰的艺术家,其演奏柔美中有果断,温情中有从容。
本次讲座,吴蛮以丰富的音响和图片资料讲述了20年来丝路乐团的发展史、音乐理念与音乐成就。讲座从1998年丝路乐团创建宗旨开启,当马友友与音乐家和学者们提出“如果我们都是陌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由此开始了最初三年的丝路音乐计划,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乐团所秉持的理念可见2002年乐团发行的第一张专辑《陌路相逢》(When Strangers Meet)和2016年丝路乐团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吴蛮讲述了2000年在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上,丝路乐团的世界各国音乐家在户外演出的见闻与精彩体验。2001年美国“911事件”震惊了乐团所有成员,许多音乐家来自离战争很近的中亚地区。音乐家们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演奏音乐,我们也是文化使者,我们因差异走到一起。差异才是世界的财富,而不是强调我们要一样。”由此乐团找到了新使命——促进跨文化理解。
此后,丝路乐团离开传统演出场所,更接近大众和多元化,走进博物馆和史密森尼民俗节(2002年),与交响乐团、艺术院校、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丝路乐团开始在舞台内外寻找自己的声音,最终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文化推动项目。例如丝路乐团2015年启动全球音乐家训练营(GMW),在政府资助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免费学习和体验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多样音乐文化。吴蛮还谈到乐团的新任艺术总监为格莱美奖获得者里亚农·吉登斯(Rhiannon Giddens),她的新音乐理念是致力于为不足(贫困地区)社区服务。乐团最新项目是探索美国丝绸之路音乐,挖掘美国从东到西铁路路线建造过程中,华人、黑人、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为美国和世界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与文化影响力。
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音乐家、学生和乐迷参与其中。讲座内容涉及吴蛮在其文章《无界——从演绎谈陈怡的两首当代琵琶音乐表述》中提到“未来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跨文化合作时,中国乐器的身份和价值等问题。关于“未来传统”问题,吴蛮以伊朗音乐家凯安·卡勒荷(kayhan kalhot)创作的弦乐曲《沉默之都》(the silent city)为例,从音乐听觉角度作解释,她认为当陌生的文化相遇时,音乐家应当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未来传统”。梁雷认为传统是不断被创造的,包括演奏和学术研究,传统中充满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的创造性。在有关音乐跨文化交流的诸多问题中,吴蛮说道:“有时我们理解的民族音乐实际是一种世界音乐观念,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时,应将其置于世界范围中理解。例如在研究琵琶时,不能限于琵琶本身,与之相关乐器都需研究,应了解都塔尔、印度西塔尔、日本琵琶等乐器。”吴蛮以自身经历讲述在学习世界各国音乐过程中,在比较中发现中国音乐的价值和特点所在。对于琵琶演奏,吴蛮强调个人需要有扎实的传统音乐基本功,否则,面对各国音乐家深厚的传统语汇时,可能会面临琵琶音乐“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关于丝路乐团合奏方式,吴蛮举例,与伊朗音乐家合奏时,乐团成员会先跟随伊朗音乐家演奏木卡姆音阶。音乐家需要有敏锐的耳朵,记忆各类节奏、旋律和音阶。吴蛮认为未来演奏家需要同时具备演奏和创作能力。她讲到与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合作《猎户座》(Orion)的经历,她得到的乐谱只有音符,作曲家说:“我现在把谱子交给你,你把它变成琵琶的声音。”
在本次讲座中,吴蛮这位游走于世界的跨文化演奏家与音乐创作者,从世界音乐角度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提出新理解和新思路,她还对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有着深刻思考与体验,在促进世界音乐文化平等与包容上做出不懈努力。讲座引发观众的热烈探讨,对此,梁雷表示:“引起自由而严肃的学术对话是我们举办‘周文中讲坛’的初衷。”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