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胡的起源

由拙于2022-02-17整理

四胡,又称四弦、二夹弦。源于古代奚琴。流行于内蒙古、东北和华北各省、区。

四胡的起源

《清会典》记载:1632年(天聪六年)5月"太宗文皇帝平定察哈尔,获其乐,列为燕乐,是曰《蒙古乐曲》。其中《番部合奏》所用15件乐器中,就有提琴(四胡)清《皇朝礼乐图式》所绘龙首提琴与现代四胡基本相似。

而在《清朝文献通考》、《西域图志》中,则称四胡为"披帕·胡几尔",夹四弦间而轧之",亦与现代四胡相差无几。

胡兀尔由二弦变为四弦的“侯勒禾胡兀尔”,发生于明末或更早一些时候,清《律吕正义后编》称为“提琴”。

四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顾名“胡琴”。在元朝的蒙古族中已经十分流行。

清初著名蒙古族历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在他的巨著《黄金史》中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途中病逝了,当蒙古骑兵护送灵车返回故乡不儿罕山的时候,军中最著名的歌手吉洛阔台在献给他的君主成吉思汗的歌中唱到:

您化作雄鹰的翅膀,

乘风归去了,我贤明的可汗;

………

您那胡尔、潮尔奏出的美曲佳音,

您那广阔无垠的土地、众多的人民,

还有那山川河流、富饶的草原,

都在哪里啊?

歌中的“胡尔、潮尔”就是指的四胡和马头琴两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