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 传统与现代的交会

由长乐于2022-06-08整理

始于明代的湘剧历经六百多年的演变,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声腔。当传统戏曲不是以穿越形式回归当下,而是与西方交响乐彼此交会,互放出别样的光亮。

日前,由湖南文联、长沙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湘遇湘音”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震撼上演,音乐会新颖别致、风骨卓然。它以交响乐为班底,与传统乐器联袂演绎,用抽象与描述性音乐语言叙述着往昔峥嵘岁月,以及普通人的人情物理,让观众沉浸在色彩度饱和、层次感丰富的音乐中。

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 传统与现代的交会

这种动态效果的呈现,既是由京胡、箫、竹笛、琵琶唢呐大锣等传统器乐传递出的民间韵味与历史沧桑,也是由大提琴、小提琴、小号、圆号、西洋琴等西洋乐器协同演绎的时代之声,是传统声乐与西洋器乐交相辉映,在湖湘沃土上绽放的音乐之花。

湘剧是历史上流行很广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在民间旧时称为大戏班子、汉戏班子、长沙班子。“非遗”湘剧走向民间,也是将古代民间剧种回归当下生活,返本开新。何益民在探索与践行湘剧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将更多创新理念融入湘剧改革中,认为“进行湘剧新韵的改革与探索就像人人爱吃的湘菜‘辣椒炒肉’一样,每个人的做法不同而已。”让湘剧“走进人,走进耳朵,走进嘴巴”,让高雅艺术与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相投,从而使湘剧走进生活,走进烟火集巷。

在何益民的眼里,艺术从不拘泥于形式,真正的艺术,是走进民间的艺术。作为音乐会指挥,何益民俨然一位激情洋溢的诗人,将曲谱“转化”成立体的音乐,音乐也像泉水一样汩汩流淌。

蕴含民族精神与地域特色的10首原创湘剧唱段,以独唱、对唱、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以普通人的俗世之情为“多声部”,打造出别样的听觉效果与审美空间。这里,历史的回声与时代的足音在交会时互放着光亮,既有惊涛拍岸,也有溪水潺潺,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柔美舒缓,将观众带入深沉美妙的艺术境界。

具有崇高之美的《中华魂》以一唱众和的形式,彰显大国风范与民族气节;《开创新政一马当先》展示蔡锷舍身护国的非凡气度;《将士军歌》刻画视死如归的将士风采;《少年强则国强 》用“我用笔,你用枪,把护国的重任肩上扛,当仁不让”,展示了少年保家卫国的伟大抱负。正所谓“一唱众和、清唱放流”,在湘剧高腔、昆腔、弹腔及交响乐的协同奏响中,艺术家用铿锵有力的声腔唱曲缅怀英烈,激越昂扬,从而让观众体会到崇高、悲壮之美。

《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将蔡锷夫妻的一往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声腔旋律流丽婉转、音乐温柔含蓄,展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如“我知道你是顶天立地大丈夫,不仅仅属于我,你可知我却不得不忍受别离的折磨”。《知书达理君子女》则将女书的吟诵与民间音乐元素结合,以柔美、淡雅、抒情为主要基调,表现女书文化的内在精神。在只属于女人们的精神国度里,她们用男性不可知的秘密的文字,表达她们坎坷的人生,充满了泪水和苦难的哭诉,词曲饱含对女书人不甘屈服的精神的赞美。

《挤女巷》生动传唱了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美好恋情,曲调柔美,活泼有趣,“挤女巷咧,赛鸡肠咧,迎面走咧,碰鼻梁,无缘靠背擦肩过,有情对面贴胸膛……”《庭院深深》将古琴、箫、竹笛、西洋琴合奏的女声独唱,表达女性结束了独守空房的喜悦。《我家住在花中央》用优美的旋律,轻松愉悦地表达人们对脱贫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的讴歌。

值得一提的是,此场音乐会首次将长沙美食融入湘剧,用烟火味十足的词曲道出了坡子街的美食佳肴,用音乐传递湖湘美食文化。“腊味要合蒸,农家辣椒炒肉,烧辣椒皮蛋,油爆口味虾……”《潇湘美食》对坡子街的美食娓娓道来,实现了何益民让湘剧“走进嘴巴”的创新设想。

整场音乐会以传统乐器与交响乐共同演奏的音乐形式,将雄伟而悲壮、神秘而复杂的思想情感细腻、传神地表达出来,具有较强的震撼力与深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