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研究传承,乐享昆曲神韵

由湛鹰于2022-04-29整理

4月13日晚,由“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出品的“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在满足疫情防疫规定的上座率不得超过75%的要求下,本场演出可以说是满员,体现了音乐界和音乐爱好者对这场音乐会的期待。

本场音乐会由笛演奏家王建平司笛主奏,中国音乐学院张尊连、杨靖等15位演奏家倾情出演。音乐会风格独具,将昆曲音乐进行器乐化展示,耳目一新、别有洞天,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感受。音乐会共上演了《春日景和·万年欢》《懒画眉》《朝元歌》等12首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原汁原味的昆曲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也有根据昆曲音乐元素改编、编配的民族器乐作品。

“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研究传承,乐享昆曲神韵

文辞美、服装美、舞蹈美、音乐美,是公众对昆曲艺术的基本认知,作为宫廷雅部戏剧艺术,凡六七百年历史,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美学的集合体,是中国文化最值得骄傲的民族艺术之一。为了集中展示并充分体现昆曲的音乐美,工作室创始人王建平根据三十多年的演奏实践以及工作室的基本定位,最大限度保持昆曲音乐的原汁原味,体现昆曲音乐“静”“雅”的艺术风格,在强化昆曲韵味的基础上,再从昆曲音乐的结构重置、衍展昆曲音乐的深度和广度来做文章。本场音乐会历经三个多月的反复研究、方案设计、曲目安排以及紧张排练,全体乐手克服了由于疫情无常给排练带来的诸多不便,创造条件,坚持排练。针对大部分乐手不熟悉昆曲音乐的状况,工作室反复要求乐手掌握昆曲音乐特点,慢慢“熏”出感觉,并以王建平出版的新书《春日景和——笛子昆曲风格音乐会作品集》为基础,详细讲解曲牌音乐文化,增强大家对昆曲音乐演奏的感觉与自信。同时,工作室还要求大家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文化自信,把昆曲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承载中国民族音乐的命脉,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由笛箫演奏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平于2012年创办,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昆曲艺术和昆曲音乐研究为中心内容,致力于昆曲曲牌音乐的挖掘整理,为昆曲音乐打造新时代展示平台,遵循昆曲艺术整体的发展轨迹,使音乐结构和戏曲结构相统一,以充分展现昆曲音乐的魅力为己任,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包括他的新作《春日景和——笛子昆曲风格音乐会作品集》中收录的作品,工作室已整理、编配昆曲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百余首,创作、改编笛子曲《春日景和》《西厢记》《雅·越调》,以及笛子二重奏《变体将军令》、笛子协奏曲《梦楼》、箫独奏《凤求凰》《懒画眉》等昆曲风格音乐作品,并出版发行,为传承、推广昆曲艺术做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总监王书伟表示:“我们诚邀有共同志向的专家、学者和同好,建立以昆曲为核心的艺术合作共同体,共同为学习研究昆曲音乐,探索拓宽艺术形式,展示昆曲音乐艺术的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