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起源及历史介绍

由离去之原于2022-02-07整理

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中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 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 猎骄靡与汉通婚, 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 筝、、 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起源说法不一,据 汉代至魏晋时期的文史资料所载,阮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一种圆体、直项、四弦、12柱(品)的乐器。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17至公元前105年,汉时称 秦琵琶或 秦汉子。

西晋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唐代,约在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曲项琵琶盛行,在乐部居于首位。逐渐将曲颈琵琶直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直到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图为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

阮的起源及历史介绍

阮在唐代时期有四弦、13柱,发展得已比较完善。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曾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阮的 音色纯厚圆润。如珠落玉盘那样悦耳动听。在唐代的《 清商乐》和《 西凉乐》中,阮咸也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到了宋代10世纪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

而后发展到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即使是四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 音阶也不完备。

建国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改革后的阮都为四弦,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 八度以上,音量增大。 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 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的表现力。

阮的起源及历史介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