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作者自身教学经验为实例,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家长在陪同孩子练琴过程中,要充当老师的助手,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辅导孩子,要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并要和孩子成为朋友等。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之王,以其悠久的历史、繁复的技法、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见长,一直为百姓所喜爱。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学习二胡被认为是儿童智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理想途径之一。
学习二胡不仅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增强音乐素养,还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个人的文化品行、道德风尚、良好品格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使孩子在学习民族乐器的同时,增加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体验和认识。这些都使得近年来在全国掀起一股“二胡热”,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学二胡,期待孩子早日学有所成,登台演奏。然而,一旦开始学习,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就逐步显现出来。二胡是民族器乐中较难掌握的一件乐器,学习二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去老师家学琴,回家后还要督促孩子练琴。毫无疑问,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二胡,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光靠老师,孩子的学习有可能事倍功半,很难取得成功。孩子一周基本要跟随老师学习一课时,其余时间都是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练习,消化学习内容。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是孩子成功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儿童学琴时期,特别是学习初期,家长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但很多家长不懂音乐,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常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连续几个星期孩子在老师回课不理想时,家长一般都会很着急,却不知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在二胡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呢?笔者作为二胡教师,同时作为一名学习二胡的孩子的家长,结合自身教学和培养经验,试作如下浅述。
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孩子获取进步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以为帮孩子买了二胡,请了老师,自己就没事了,甚至还经常找别人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课,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通常孩子的自觉性较差,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限,仅靠老师上课时那几十分钟的传授,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甚至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所以老师的很多要求都有赖于家长回家后去帮助孩子施行。家长课后对孩子的辅导实际上是老师课堂教学的延伸,这就要求家长跟随孩子在老师回课时注意听讲,仔细记录每一首曲子的演奏要领、难点和解决方法,以便课后正确辅导孩子练习。
特别在孩子学习初期,家长对老师要求和意图的理解非常关键,因为在一开始的教学中,与其说老师在教孩子,还不如说是在教孩子的家长。所以,特别是四五岁学生的家长,应事先跟老师多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学琴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及家长在孩子学琴中需要做的事项,这样,家长在未上课前就有相应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事先阅读有关书籍,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对音乐一窍不通,既不会弹琴也不会唱歌,以后学二胡可要抓紧时间、自觉练习。”此类话语道出了家长们在学习认识上的许多误区。应该说大多数家长都不太懂得音乐,但家长的理解力、领悟力都比孩子强。虽然家长不会拉琴,但应在老师给孩子上课时认真做好记录,课后积极引导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如提示孩子左右手科学、规范的手型,左右手走指运弓的方法,以及不同速度、力度的练习等。
此外,有一些家长对老师上课的内容和要求并没有理解清楚,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要知道家长不清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课后不懂按老师的要求监督和引导孩子正确练习,容易使孩子学习走弯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度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在回课中,家长若有不明白不清楚地方,应主动要求老师再示范一遍或再说一次。只有确实把问题搞清楚,课后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孩子练习。家长还应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课后练琴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培养孩子独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有效的练琴方法等,是家长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一些演奏家成名成家的故事使得部分家长认为练琴时间越长收获越多,让孩子一坐就练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这其实是个误区。通常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每次安排练琴的时间都不宜太长,把握在一刻钟左右,然后让孩子玩一会,再继续督促引导其练习。如此多次反复,不断巩固,加深记忆,提高效率,既保证练琴有足够时间,又保证练习质量,而且孩子也不会觉得练琴的负担过重。
其次,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家长应准确把握孩子的生活习惯,掌握孩子的生活状态和规律,选择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练琴,并且尽可能固定下来,使孩子每天在这个时候自主、主动地练琴。相反,在孩子容易疲倦、人多事杂的时候则不应强迫孩子去练琴,否则会消磨孩子对练琴的兴趣与能力。
此外,我们还常常看到孩子练琴时,家长帮助翻谱、识谱、校音等,就差没有帮孩子拉琴了。这样直接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因为家长长期代替孩子用脑,代替孩子的听觉分辨音乐。长此下去,会使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脱离家长的帮助,就会觉得非常不适应,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慢慢地就失去了本有的能力与实际应达到的练习效果,上课记不住老师提出的要求,下课也不会练习。所以,家长辅导孩子时绝不应代替孩子去看谱和思考,宁愿花很长时间去引导和寻找解决方法,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孩子不动脑筋去练琴。殊不知,思考过程往往要比结果重要得多。因此,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能让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最后,练琴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督促孩子重视基本功训练。任何一件乐器的学习都离不开基本功的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是孩子日后完美演绎乐曲的基础。在二胡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在日常练习中重视音阶音准、慢长弓、换把、揉弦等技巧的练习。
音阶音准:二胡不像琵琶、钢琴等乐器有品有键,音准是比较难掌握的,因此二胡音准练习尤为重要,须加强练习。家长要提示和帮助孩子在音阶练习时注意音位和指距,注意大二度和小二度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全音和半音的指距关系。要注重各个调的音阶练习。
慢长弓:二胡是民族器乐中的弓弦乐器,运弓对于乐器音色和乐曲的表现十分重要,家长要努力理解老师上课所教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持弓方法,右手要松肩垂肘,强调大臂、小臂和手腕以及手指的协调运动,督促孩子在练习中做到平、直、匀、稳。
换把:孩子在二胡演奏传统第一把位(上把位)时,音准一般能较好地完成,而到了第二把位或更高把位,音准常常无法保证。要解决好换把的音准问题,就要加强换把练习。对于初学二胡的学生来说,必须重视和加强换把练习来解决音准问题。只有真正重视和加强换把练习,才能在乐曲演奏中保证音准,进而使乐曲优美动听。
揉弦:揉弦是二胡演奏中重要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要结合风格性的练习曲片断练习压揉和滑揉技法,进而将技法运用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中。
2.分段练习。乐曲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而孩子在练习乐曲的过程中,往往拉到后面,前面的印象已经淡化了。分段练习能使孩子思想集中,对其中每一段音乐都留下印象。不应一遍遍地从头到尾练习,许多遍后仍得不到深刻印象,技术得不到巩固。因此,练琴时,家长应帮助和引导孩子养成分段练习的好习惯。
3.攻克难点练习。老师的教学总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一首曲子都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每学习一首新曲子,就是在攻克一个甚至多个新的难点。难点没克服,乐曲的整体性和表现力就会受到破坏,学习也不会达到目的。有些孩子总喜欢从头到尾一遍一遍过,遇到难点卡住了,没有很好地解决,又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练习,结果一首曲子拉下来到处卡壳。所以练习曲子,应先把老师讲的难点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集中突击,直至完全攻破。
此外,还应采用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变换练习。总之,练琴也要讲究方法,讲求效率,要使平时的练琴变成有价值的劳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深的老师,家长日常的言语行为都是孩子模仿或学习的榜样。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上课时间不稳定,时常请假,原因是比较忙,没时间接送孩子上课。这样往往给孩子造成学习二胡不重要、可学可不学的错觉,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特别在学习初期,家长的坚持和引导,影响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家长娇惯孩子,当孩子没练好琴或不想上课时,便顺从孩子,向老师请假。这样致使孩子只要遇到没有练好琴的情况就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久之,学习便半途而废。学琴贵在持之以恒,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帮助与监督孩子从一开始学琴就养成良好习惯,制定严格的时间表,规律地练琴。家长应当提醒孩子,每天脚踏实地的练习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让孩子知道拉琴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是一个额外的任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事前必须跟孩子讲清楚,事后尽可能补上。
有些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一会儿聊天,一会儿打电话。试想,如此这般孩子如何能集中注意力?孩子本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精力集中时间短,家长应努力营造安静良好的环境氛围,尽量让孩子练琴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提高练琴效率。另外,练琴房间最好不摆放孩子爱玩的玩具或其他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以免在练琴时分散注意力,干扰孩子练琴的情绪。总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适于学习的和谐氛围,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样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二胡学习中,一些家长在孩子练琴时常常责备孩子,尤其是没能很好回课的时候,甚至还有体罚孩子的现象。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不仅使孩子对学习二胡产生厌恶情绪、对家长感到害怕,还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最后逐渐失去学琴的兴趣。家长何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与赞美呢?用较为合适的赞美的语言代替苛刻责备的言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赞美的语言对孩子犹如阳光普照般,带来灿烂和生机,相反,无情的命令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逆反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在孩子自身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时候,学习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可以始终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故在引导孩子练琴时,家长必须静下心来,有意识地陪同孩子,用共同学习代替不停的催促与责备,培养孩子心平气和练琴的自觉性。
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交朋友,起码在练琴时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长不应每天用自己的威严去催逼孩子练琴,有条件的话,应安排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练练琴、唱唱歌、做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孩子练琴的实际困难或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与孩子一起解决。这样既使孩子养成自觉练琴的习惯,又培养孩子练琴的兴趣。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必须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家长应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清学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发现美、创造美,锻炼其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应经常给孩子讲音乐家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真正主动学习音乐,而不是在家长的喝斥下“被学琴”。再次,应多带孩子聆听各种音乐会,让孩子接触各种美妙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家的风采,开拓视野,提高素养,激励学习兴趣。家长也应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与孩子共同进步。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家长在小朋友学习二胡中起到的作用
文章以作者自身教学经验为实例,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家长在陪同孩子练琴过程中,要充当老师的助手,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辅导孩子,要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并要和孩子成为朋友等。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之王,以其悠久的历史、繁复的技法、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见长,一直为百姓所喜爱。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学习二胡被认为是儿童智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理想途径之一。
学习二胡不仅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增强音乐素养,还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个人的文化品行、道德风尚、良好品格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能使孩子在学习民族乐器的同时,增加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体验和认识。这些都使得近年来在全国掀起一股“二胡热”,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学二胡,期待孩子早日学有所成,登台演奏。然而,一旦开始学习,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就逐步显现出来。二胡是民族器乐中较难掌握的一件乐器,学习二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去老师家学琴,回家后还要督促孩子练琴。毫无疑问,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二胡,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光靠老师,孩子的学习有可能事倍功半,很难取得成功。孩子一周基本要跟随老师学习一课时,其余时间都是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练习,消化学习内容。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是孩子成功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儿童学琴时期,特别是学习初期,家长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但很多家长不懂音乐,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常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连续几个星期孩子在老师回课不理想时,家长一般都会很着急,却不知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在二胡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呢?笔者作为二胡教师,同时作为一名学习二胡的孩子的家长,结合自身教学和培养经验,试作如下浅述。
一、充当老师的助手
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孩子获取进步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以为帮孩子买了二胡,请了老师,自己就没事了,甚至还经常找别人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课,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通常孩子的自觉性较差,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限,仅靠老师上课时那几十分钟的传授,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甚至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所以老师的很多要求都有赖于家长回家后去帮助孩子施行。家长课后对孩子的辅导实际上是老师课堂教学的延伸,这就要求家长跟随孩子在老师回课时注意听讲,仔细记录每一首曲子的演奏要领、难点和解决方法,以便课后正确辅导孩子练习。
特别在孩子学习初期,家长对老师要求和意图的理解非常关键,因为在一开始的教学中,与其说老师在教孩子,还不如说是在教孩子的家长。所以,特别是四五岁学生的家长,应事先跟老师多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学琴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及家长在孩子学琴中需要做的事项,这样,家长在未上课前就有相应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事先阅读有关书籍,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对音乐一窍不通,既不会弹琴也不会唱歌,以后学二胡可要抓紧时间、自觉练习。”此类话语道出了家长们在学习认识上的许多误区。应该说大多数家长都不太懂得音乐,但家长的理解力、领悟力都比孩子强。虽然家长不会拉琴,但应在老师给孩子上课时认真做好记录,课后积极引导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如提示孩子左右手科学、规范的手型,左右手走指运弓的方法,以及不同速度、力度的练习等。
此外,有一些家长对老师上课的内容和要求并没有理解清楚,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要知道家长不清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课后不懂按老师的要求监督和引导孩子正确练习,容易使孩子学习走弯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度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在回课中,家长若有不明白不清楚地方,应主动要求老师再示范一遍或再说一次。只有确实把问题搞清楚,课后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孩子练习。家长还应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课后练琴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二、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辅导孩子
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培养孩子独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有效的练琴方法等,是家长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一些演奏家成名成家的故事使得部分家长认为练琴时间越长收获越多,让孩子一坐就练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这其实是个误区。通常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每次安排练琴的时间都不宜太长,把握在一刻钟左右,然后让孩子玩一会,再继续督促引导其练习。如此多次反复,不断巩固,加深记忆,提高效率,既保证练琴有足够时间,又保证练习质量,而且孩子也不会觉得练琴的负担过重。
其次,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家长应准确把握孩子的生活习惯,掌握孩子的生活状态和规律,选择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练琴,并且尽可能固定下来,使孩子每天在这个时候自主、主动地练琴。相反,在孩子容易疲倦、人多事杂的时候则不应强迫孩子去练琴,否则会消磨孩子对练琴的兴趣与能力。
此外,我们还常常看到孩子练琴时,家长帮助翻谱、识谱、校音等,就差没有帮孩子拉琴了。这样直接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因为家长长期代替孩子用脑,代替孩子的听觉分辨音乐。长此下去,会使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脱离家长的帮助,就会觉得非常不适应,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慢慢地就失去了本有的能力与实际应达到的练习效果,上课记不住老师提出的要求,下课也不会练习。所以,家长辅导孩子时绝不应代替孩子去看谱和思考,宁愿花很长时间去引导和寻找解决方法,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孩子不动脑筋去练琴。殊不知,思考过程往往要比结果重要得多。因此,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能让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最后,练琴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督促孩子重视基本功训练。任何一件乐器的学习都离不开基本功的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是孩子日后完美演绎乐曲的基础。在二胡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在日常练习中重视音阶音准、慢长弓、换把、揉弦等技巧的练习。
音阶音准:二胡不像琵琶、钢琴等乐器有品有键,音准是比较难掌握的,因此二胡音准练习尤为重要,须加强练习。家长要提示和帮助孩子在音阶练习时注意音位和指距,注意大二度和小二度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全音和半音的指距关系。要注重各个调的音阶练习。
慢长弓:二胡是民族器乐中的弓弦乐器,运弓对于乐器音色和乐曲的表现十分重要,家长要努力理解老师上课所教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持弓方法,右手要松肩垂肘,强调大臂、小臂和手腕以及手指的协调运动,督促孩子在练习中做到平、直、匀、稳。
换把:孩子在二胡演奏传统第一把位(上把位)时,音准一般能较好地完成,而到了第二把位或更高把位,音准常常无法保证。要解决好换把的音准问题,就要加强换把练习。对于初学二胡的学生来说,必须重视和加强换把练习来解决音准问题。只有真正重视和加强换把练习,才能在乐曲演奏中保证音准,进而使乐曲优美动听。
揉弦:揉弦是二胡演奏中重要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要结合风格性的练习曲片断练习压揉和滑揉技法,进而将技法运用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中。
2.分段练习。乐曲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而孩子在练习乐曲的过程中,往往拉到后面,前面的印象已经淡化了。分段练习能使孩子思想集中,对其中每一段音乐都留下印象。不应一遍遍地从头到尾练习,许多遍后仍得不到深刻印象,技术得不到巩固。因此,练琴时,家长应帮助和引导孩子养成分段练习的好习惯。
3.攻克难点练习。老师的教学总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一首曲子都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每学习一首新曲子,就是在攻克一个甚至多个新的难点。难点没克服,乐曲的整体性和表现力就会受到破坏,学习也不会达到目的。有些孩子总喜欢从头到尾一遍一遍过,遇到难点卡住了,没有很好地解决,又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练习,结果一首曲子拉下来到处卡壳。所以练习曲子,应先把老师讲的难点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集中突击,直至完全攻破。
此外,还应采用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变换练习。总之,练琴也要讲究方法,讲求效率,要使平时的练琴变成有价值的劳动。
三、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深的老师,家长日常的言语行为都是孩子模仿或学习的榜样。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上课时间不稳定,时常请假,原因是比较忙,没时间接送孩子上课。这样往往给孩子造成学习二胡不重要、可学可不学的错觉,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特别在学习初期,家长的坚持和引导,影响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家长娇惯孩子,当孩子没练好琴或不想上课时,便顺从孩子,向老师请假。这样致使孩子只要遇到没有练好琴的情况就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久之,学习便半途而废。学琴贵在持之以恒,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帮助与监督孩子从一开始学琴就养成良好习惯,制定严格的时间表,规律地练琴。家长应当提醒孩子,每天脚踏实地的练习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让孩子知道拉琴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是一个额外的任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事前必须跟孩子讲清楚,事后尽可能补上。
有些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一会儿聊天,一会儿打电话。试想,如此这般孩子如何能集中注意力?孩子本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精力集中时间短,家长应努力营造安静良好的环境氛围,尽量让孩子练琴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提高练琴效率。另外,练琴房间最好不摆放孩子爱玩的玩具或其他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以免在练琴时分散注意力,干扰孩子练琴的情绪。总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适于学习的和谐氛围,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样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四、和孩子成为朋友
在二胡学习中,一些家长在孩子练琴时常常责备孩子,尤其是没能很好回课的时候,甚至还有体罚孩子的现象。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不仅使孩子对学习二胡产生厌恶情绪、对家长感到害怕,还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最后逐渐失去学琴的兴趣。家长何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与赞美呢?用较为合适的赞美的语言代替苛刻责备的言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赞美的语言对孩子犹如阳光普照般,带来灿烂和生机,相反,无情的命令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逆反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在孩子自身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时候,学习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可以始终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故在引导孩子练琴时,家长必须静下心来,有意识地陪同孩子,用共同学习代替不停的催促与责备,培养孩子心平气和练琴的自觉性。
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交朋友,起码在练琴时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长不应每天用自己的威严去催逼孩子练琴,有条件的话,应安排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练练琴、唱唱歌、做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孩子练琴的实际困难或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与孩子一起解决。这样既使孩子养成自觉练琴的习惯,又培养孩子练琴的兴趣。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练琴时,必须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
结语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家长应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清学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发现美、创造美,锻炼其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应经常给孩子讲音乐家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真正主动学习音乐,而不是在家长的喝斥下“被学琴”。再次,应多带孩子聆听各种音乐会,让孩子接触各种美妙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家的风采,开拓视野,提高素养,激励学习兴趣。家长也应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与孩子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